第53章 拒养

大家的视线落到吴春草身上,她抿了抿嘴,看了一眼赵炳德,又转眼看其他人:“这是钱的事儿吗?况且一次两次要人帮,总不能次次都要帮吧,他念书得多少年?以后娶媳妇儿盖房子,难不成都要大家帮?大家伙儿也不能同意啊。”

这话一出来,不少人变了脸色,不知不觉就往后退了几厘米。帮人是情分,一半次帮了就帮了,但要承包人家的一生,谁都没有那么大的魄力。

吴春草话里的意思很明显,要是把这孩子留下来,以后就赖定了大家伙儿,谁又敢开口留呢?

大家的态度也很明显了,这个忙可真心帮不了,人家的家务事儿,就让人家内部解决吧。

赵炳德见无人出声相帮,眉头皱成两根椽,他哼了一声,冲宁八道:“既然不想要,就给他找个去处,光在这里嚷嚷有什么用,还不如去把玉米棒子掰了,你看还有谁家地里没收拾干净?饿死也是活该!”话是对着宁八说,却也重重地盯了吴春草一眼,其中深意,大概只有彼此才了然了。

他说完拔腿就走了,留下一院子人大眼瞪小眼,无趣至极。

过了秋分,一年的四分之三就基本上过去了,人该休养生息了,地也到了歇一歇,养一养的时候。

夕阳像个迟暮的老人,巍巍颤颤地站在山头望着赵家庄子,目之所及尽是砍倒的秸秆晒开的枝蔓,只有一块地还是整装待发的模样,地里的玉米不但挺直了腰身,连那腰间的玉米棒子也是根根饱满,似乎一点儿都不着急进仓。如同一个乞讨归来的花子,衣衫褴褛却满载而归,很愿意展示自己的收获,凝步不前,在一大片收拾干净的田地间显得异常醒目。

这一块鹤立鸡群的地,就是宁八家的。

一阵秋风吹过,沙沙的声音为秋日的傍晚拉响一首催眠曲,若不仔细听,还真听不出这乐曲中的另一种声音,夕阳老人伸着脖子竖起耳朵努力去听,可惜累了一天老腰不给力,咚的一下就掉下山头去,徒留眼底的遗憾将山光映得绯红。

玉米地里,除了叶子被扫刷的沙沙声,玉米棒子被掰断的咔嚓咔嚓声,间或还有说话声。

一个女声怨忧道:“……你也看见了,全靠我一个女人支撑着,这日子过着过着,我就觉得丧气,一点盼头都没有了……”这是玉米们再熟悉不过的女主人的声音。

“你这话才丧气,日子怎么就越过越丧气了?眼看着娃们都大了,再过个几年,抱孙子都抱不过来……有时间抱怨,都是闲出来的。”一个男人的声音,玉米们也许不怎么熟,但这块地一竖起耳朵就听出来了,这是常来帮忙的赵炳德。

“你觉得我闲?你看过我几眼就觉得我闲了,我要是闲,这赵家庄子就没个忙人了。唉,一转眼都三四年了,每次想起,都跟做梦似的,这世上,再不会有人怜惜我的苦了……”

“知足吧你!”

“我该知足吗?要不是你,我能留在这里受二十年的苦?”吴春草愤愤道:“当年我家穷,一家子都在挨饿,那死老头子乞讨上门,用他讨来的杂面熬了一锅面糊糊,就成了我们家的救命恩人,我爸恨不得趴在地上朝他磕响头,一个我又算什么,半袋豆子就换给他们家了,呜呜。”说到伤心处,眼眶子里凝了半晌的泪珠子哗地掉了下来。

“什么话!当年要不是他,你弟能活到今天?你不是为你爸你弟留下来的吗?我不拦着,你一走,谁能替他们还债?况且你也说了,就算是一碗杂面,那也是救命的恩情呢,你也不想想你拍拍屁股跑掉了,你那一家子咋办!”

“可你看宁八那个样子……”

“啥样子你不都看了快二十年了吗,早该看顺眼了,是你心里不平,看看娃们,有啥过不得的。那个家还不是由着你摔打,你那敢捅破天的胆子……守着娃过吧,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要不是为着娃,为着……我早不过了,我就是去讨饭,也比现在强。”

“你呀,也是奔四十的人了,咋还像当年那个丫头子一样任性,自个儿当家做主,不比要饭强?”

“苦能吃,气难受,有时候,我真想一头扎那丼里算了……”

“好了好了,再不要说那些扎心窝子的话了,都是晦气话,日子会越过越好的。来,我帮你把背篓背上,赶紧回去吧,明儿早上把那父子几个赶到地里来,把粮食抓紧收了,种一茬容易吗?稍微勤劳些,养一个娃儿是多难的事,男子汉不吃十年闲饭,过几年就能给你挣钱了,到时候他还能不认你这个妈?”

“你又说轻巧话,给一碗饭吃也得看稀稠呢,我自己生的我都拉不过来,这个,念书娶媳妇,你要是保证也能照看到长大成个家,我多个儿子孝顺有什么不乐意的……哼!不是自家骨血你也不心疼吧,得,我也不为难你,你想办法带个话,把宁八他姐叫回来,宁家的事,我一个人抗不来。”

“也行,我替你捎信给宁八他姐,让他们姐弟俩商量去。”

一周之后,宁老爷子嫁到城里的那个女儿宁慧回来了。这是她第一次回名义上的娘家,不认识路,打听着来到青禾村,碰见一队小学生,排着不整齐的队形缓慢地走着,她问了一下,一个个子稍高一些的男孩指着隔川小路上的另一队学生道:“他们就是赵家庄队的,你追上去吧。”

一路气喘吁吁,她也没能追上那队学生,不过远远跟着没有迷路。进庄时天已经暗下来了,她望了望眼前的岔路口,一车宽的小路分枝伸向三个方向,宁慧选了离庄户最近的一条路,路的尽头有三四户人家,炊烟袅袅,家里必定有人的。她瞅准了一家大门洞开的,准备过去问一问,还没走到门口就看见到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端着一盆猪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