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

泪湿红尘 醉风饮月 1602 字 2天前

“依老夫之见,征兵之事,或许可以从长计议,仔细斟酌,寻找一个折中的办法,既能确保兵源充足,又能安抚百姓,稳定民心。”

孙大人一边娓娓道来,一边在心里暗自权衡着各方利益关系。

他深知此时若强行征兵,民心必然不稳,可若不征兵,国家的军事力量又难以得到保障。

自己身为礼部尚书,虽不直接参与军事事务,但也十分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期望能找到一个平衡之法,既不得罪军方势力,又能安抚好民心。

孙大人为人温和谦逊,处事圆滑老练,在朝堂上一直秉持着中庸之道,不愿轻易得罪任何一方势力,总是试图在各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此来维护朝堂表面上的和谐稳定。

兵部尚书王大人却不屑地从鼻腔中哼出一声,双手潇洒地背在身后,昂首挺胸,气势汹汹地附和道:“孙大人,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折衷调和?”

“如今局势危急万分,唯有依靠强大的兵力、精锐的部队,方能安定国家,稳固社稷。”

“些许百姓所受之苦,在国家社稷安危面前,实在是不值一提。当务之急,是速速扩充兵力,而非在此顾念妇人之仁!”

王大人在心底坚定不移地认定,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是解决当前困境的唯一办法,杜甫的怜悯同情不过是妇人之仁,只会耽误国家大事,阻碍国家的稳定发展。

他一心想着尽快扩充军备,早日平定叛乱,稳定大唐局势。

他想到自己手中掌握的兵力,若是再能扩充一番,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必将更重,地位也会更加稳固,心中不禁有些得意洋洋。

说话间,他微微仰起头,下巴高高扬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傲慢与不屑,还不自觉地伸手拍了拍腰间的佩剑,发出沉闷而厚重的声响,似乎在向众人展示自己的权威与力量。

王大人是一员武将,性格豪爽直率却又有些鲁莽冲动,他坚信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在朝堂上总是以强硬的态度示人,对文人的意见和建议常常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只会纸上谈兵,毫无实际用处。

杜甫并未被这如潮水般涌来的反对之声吓倒,他挺直腰杆,身姿挺拔如松,神色庄重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与执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大人,此言差矣!保家卫国,固然是至上之责,然而百姓乃是国家之根本,根基若不稳固,大厦又如何能安然矗立?”

“孟子曾言:‘得民心者得天下。’若不顾百姓死活,一味地强行征调、横征暴敛,虽能在一时之间获得充足的兵源,却会失去天下百姓的民心。”

“民心一旦丧失,纵然拥有千军万马,又能依靠什么来稳固国家呢?”

“臣曾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臣之所求,不过是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臣一心只为陛下能成就如尧舜般的伟大功业,让百姓重新回归太平盛世。恳请陛下明察秋毫,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