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小学堂的劳动力

劳动塑造了孩子们坚强的毅力,只有体会到了劳动的苦和累,才能懂得体谅和珍惜。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能只有承担过生活的重压,才能变得更加坚韧,才能更容易激发出改变现状的斗志。现在村里,以前那些爬树逮鱼,疯跑打架的明显的少了。

所以即便每天的劳动课都让他们帮着干活,可家长们也没有反对意见,还说孩子在学堂确实学了不少东西,还懂事不少。

招生时,我曾许诺,凡是小学堂的毕业生,如果找不到合适活计的,回头招工的时候可以优先录取。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对安排做事一点也不抵触,反而那是相当积极。

我想回头推广辣椒和棉花种植,是不是也可以采用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这样不但获得了免费劳动力,而且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毕竟学堂的统一教育可以达到普及的目的。

这天二栓快天黑了才回来,我一边让小六她们去准备晚饭,一边问:“怎么这么晚?是出了什么事吗?”

“今天有个孩子晕倒了。”

“怎么回事?可看郎中了?岁数太小还是热的、累的?不是跟你们说过,虽然只是在下午干一个时辰,可天越来越热,也要注意,干半个时辰就得让他们喝口水休息休息。”

“媳妇,你别着急,都是按照你提的要求安排的。”

“我不着急,主要是怕孩子家大人着急,人家把孩子送到学堂,在校期间我们就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要是有点什么事,那可就是学堂的责任了。”

“知道,媳妇,我明白其中厉害的。这个孩子是下湾的,家里穷,父母双亡,就跟爷爷俩人相依为命。是他早晨和中午都没吃饭,下午又卖力干活,才晕倒的。李郎中已经给看过了,说没有大碍,就是饿的虚脱了。”

“还好,还好。”

不是干活累的就行,否则就说不清了。不过赵家庄的孩子家里条件都不错,新庄营的能挣工分,也断不会让自家孩子饿着,可上湾、下湾情况复杂,就不能保证了。不过既然同为河湾村学堂学子,也不能厚此薄彼,都得照应着。

我想了想便问:“相公,像他这种情况的孩子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