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下来,林林总总就花了几十两银子,怪不得寒门难出贵子呢?要是没有点家底,连好一点的学堂都读不起。
回去的路上,赵平噙着眼泪说道:“娘,到了书院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对我付出的心血。”
“知道你懂事,不过刻苦学习的时候也要顾及自己的身子。我以前就跟你说过,身体是努力的本钱,即便去了书院,陈师傅教的拳法也不能丢,没事的时候打几套,就当强身健体了。”
“我记住了娘。”
知道赵平被书院录取后,老赵家的人都很高兴,尤其是老爷子,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这下子可要改换门庭了。
镇上的三源书院岂是那么好进的?之前周围三村五里的也就里正家一个孙子在那儿读书,那也是因为有个秀才儿子。这下子,族长的孙子也进了书院,谁不说这是后继有人了。
赵家大哥给用竹子编了一大一小两个箱笼,还带有把手,拎起来很方便。老太太拿出私藏,让老四媳妇给赵平做了个挎包,三妮给做了双新鞋。
我选了匹细棉布,让云朵帮着给缝了两身里衣,亵衣亵裤这些换洗的衣服也准备了一套,都整整齐齐地叠进箱笼里,嘱咐赵平:“脏衣服等休沐的时候拿回来就行。”
两身院服,套着棉袄还大一些,让云朵给捏边缝几针,又将长的也折进去一些,回头等穿的小了再放出来。
虽说只是到镇上,可赵平今年才10岁,还是个孩子,这么小就要独自外出求学,万分地不放心。
除了生活用品,还在里衣一角、挎包内侧等隐蔽处缝了夹层,放了些铜板进去,嘱咐道:“缺啥少啥你在捎信回来,要是食堂的饭菜吃不习惯或是中途饿了,你就出去买些包子馒头,正是长身子的年纪,可不能亏着了。”
“知道了娘,你莫是忘了舅舅的面馆就在镇上,我可以随时去他那儿吃啊,饿不着我的。娘,你就放心吧,舅舅家在镇上,小姑父又同在书院里,缺少东西了我会直接跟他们说的。况且休沐的时候我就回来了。”
就是,真是糊涂了,关心则乱,我可以嘱咐娘家二哥和赵竟成平时多照应些啊。都说一孕傻三年,我不会已经开始犯迷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