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合村并点

也是,赵家村可是以姓氏为基础聚居的自然村,名义上说是将上湾、下湾并了进来,但再叫赵家村也不合适,改为河湾村,岂不是彻底把赵字给抹除了?这对于宗族观念很强的村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冲击。

里正不免伤心起来:“族长没了,现在村子连赵字也保不住了,我都觉得自己没脸靠近祠堂,给祖宗磕头上香的时候,我可咋说啊?”

旁边赵竟成劝道:“爹,这又不是你的错,那是衙门决定的。”

屋里气压很低,没人敢发出动静,只听到里正伤心的啜泣声。

看气氛这么压抑,我安慰道:“里正叔,族长没了,咱重新选个新的出来就是了。村名没了,可咱赵姓一族的人都还在啊。如果非得纠结留个名字,那不如咱这儿就叫赵家庄,河湾村的赵家庄,咱们建个赵家庄园出来,衙门也管不着不是?”

里正立马来了精神:“赵家庄,好,好,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只要还能保住咱赵姓就行。明天我就去找木匠,给咱村口,不庄子口竖牌坊,就叫赵家庄。”

赵竟成想了想说道:“可据我所知,牌坊大都是官家给立的,是为了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那可是有一定规制的,不是想建就能建的。”

我辩解说:“咱这赵家庄的牌坊又不需要官家承认,只是村民自愿行为。实在不行,仿照城门的形式,两侧建矮墙,中间立两个木头柱子,上面架上2根横梁,横梁上放牌匾。”

我找出纸和炭笔画了个草图,虽然看着有些不伦不类,但从没出现过的造型也就没人说它符不符合规制了。

赵竟成也无法反驳,毕竟也没有哪条律法说在村口竖个这么个东西出来不行。

大家很是欢喜,又都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得能过马车,横梁得做的高些。为了庄重,最上面的那根横梁最好做的长些。

汇总了一下,我又更改了下草图,终于让大家看着都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