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大臣徐湛之

徐氏略记 缓安甫 3120 字 8天前

此时,御史中丞袁淑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毅然决然地上奏朝廷,强烈要求将这两个不负责任的官员一并免去官职。这份奏折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朝堂之上引起轩然大波。

然而,刘义隆在接到这份奏折之后,经过深思熟虑,最终还是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中明确指出:“尚书令与仆射乃是负责具体处理朝政事务之人,理应齐心协力、各尽其职。可如今你们二人不仅未能如此,反而相互推诿,这种行为实难容忍,必须予以纠正!不过,考虑到前朝遗留下来的朝政较为混乱且存在诸多错谬之处,才致使今日出现这般状况,故此次暂且破例不对你们加以追究。但从今往后,务必详加匡正自身之行,切不可再犯类似错误!”

既然圣上已经发话,那便只能照办。于是,刘义隆下令让徐湛之和何尚之共同受理来自下方的上书。尽管名义上何尚之身为尚书令,地位高于徐湛之,可实际上真正掌控朝政大权的依旧是徐湛之一人而已。

在此之前,刘湛因罪遭诛,殷景仁不幸离世。此后,刘义隆先后委任沈演之、庾炳之、范晔等人为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再度发生变化。先是范晔惨遭杀害,紧接着庾炳之便被免职。不久之后,沈演之与何禹之也相继离世。

就在众人以为朝中局势会因此陷入动荡之时,江湛异军突起。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手段,成功坐上了吏部尚书的宝座,并与徐湛之一同掌握了朝中的重要权力。自此以后,世人便将他们合称为“江徐”,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刘义隆身患疾病,身体每况愈下,徐湛之便频繁地进宫侍奉他,悉心照料其医药之事。然而,就在这期间,那令人震惊的二凶巫蛊事件竟然败露了出来!皇上得知此事之后,怒不可遏,心中萌生出了废弃长子刘劭,并赐予次子刘浚死罪的念头。

说来也怪,三子刘骏并不受皇上的宠爱,故而屡屡被派遣出使外藩,无法长期居住在京城之中。

此时,南平王刘铄与建平王刘宏一同深得皇上的喜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铄的妃子正是江湛的亲妹妹。于是乎,她便时常在皇上面前劝说,力荐立刘铄为太子。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了元嘉末年。刘义隆下令将远在寿阳的刘铄召回京城。可当刘铄抵达京城之后,刘义隆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转而想要立刘宏为太子。但与此同时,他又觉得刘宏的长幼次序有所不妥,因此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长时间的讨论商议始终未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在此期间,刘义隆常常与徐湛之屏退左右旁人,两人单独聚在一起共商大事。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彻夜不眠,一直讨论到天亮时分。由于事关重大,刘义隆生怕谈话内容被他人偷听走漏风声,每当夜晚来临之时,他总会吩咐徐湛之手持蜡烛,小心翼翼地围绕着房间外面的墙壁巡查护卫一番,以确保四周无人窃听。

小主,

话说那刘劭弑君之日,夜幕笼罩着皇宫,刘义隆与徐湛之二人心事重重地待在房间里,彻夜长谈。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们凝重的面容,直至晨曦初现,屋内依旧灯火通明。

突然,一阵骚乱之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徐湛之警觉地从座位上惊起,快步奔向北门。然而,命运的齿轮无情转动,他尚未来得及打开那扇门扉,便惨遭杀害。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四十四岁。

后来,宋孝武帝刘骏登上皇位,对徐湛之的功绩予以高度肯定,并追赠其为司空,同时加封散骑常侍一职。他保留了徐湛之原本的官职,赐予谥号“忠烈公”,以表彰其忠诚刚烈之举。此外,皇帝还特意颁布诏书:“徐羡之、江湛、王僧绰三家遭受不幸,惨遭灾祸侵害,致使他们的遗孤流离失所,流落于外。每当忆及往昔,朕心中悲痛难抑。今特下令,准许他们的子孙回归故宅居住,并给予丰厚的抚恤。”自此以后,这三家便长期享受着国家的供养,生活得到了保障。

轶事典故——先救弟弟

永初三年(公元 422 年),宋武帝刘裕颁布诏书称:“永兴公主乃朕之嫡亲长女,然其命运多舛,早年便历经磨难。而朕之外孙徐湛之,更是深得朕心,对其宠爱有加。特此册封其为枝江县侯,赐予食邑五百户。”

时光荏苒,数年后的某一天,徐湛之和弟弟徐淳之一同乘坐马车出行。途中,拉车的牛不知何故突然受惊,狂奔起来,致使马车失控,情况万分危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随行的下人们匆忙赶来营救。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年幼的徐湛之竟毫不犹豫地大声呼喊着,让众人先将弟弟救下马车。面对生死关头,徐湛之所展现出的这份沉着冷静与舍己为人的精神,令在场所有人都大为震惊。大家纷纷感叹,此子年纪尚幼,却能如此明事理、有见识,实非寻常孩童可比。

随着岁月的流逝,徐湛之逐渐长大成人。他自幼聪慧好学,尤其热衷于钻研各类文章典籍中的义理。不仅如此,他还极为注重孝道,对待祖母和母亲恭敬孝顺,关怀备至,其孝行在当地传为佳话,深受众人称赞。

因母免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