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臣徐详

徐氏略记 缓安甫 3290 字 8天前

直言进谏: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赤乌五年。此时的孙权已经下定决心要立自己的儿子孙和为太子,但同时又册封另一个儿子孙霸为鲁王。面对这样的局面,时任鲁王傅的是仪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妥之处。

于是,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是仪毅然决然地上疏给孙权,表达了自己对于二宫待遇问题的看法和担忧。他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地分析了当前局势可能带来的种种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然而,孙权并没有立刻采纳他的意见。

但是,是仪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也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长远发展着想。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继续上疏,前后多达三四次之多。尽管每次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始终坚守原则,毫不退缩。

最终,是仪的坚持和忠诚打动了孙权。孙权开始重新审视二宫待遇的问题,并逐渐认识到了是仪所言不虚。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孙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调整二宫的地位和待遇,使得宫廷内部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个人品德:

是仪一生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从来不会畏惧任何强权势力。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日常生活中,他总是秉持着公正公平的原则行事,绝不偏袒徇私。也正是因为这种高尚的品德,使得他深受众人的敬重与爱戴。

而且,是仪为官数十年来,兢兢业业,从未出现过任何过失或差错。他一心为公,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致力于为国家和百姓谋取福祉。不仅如此,他从不利用职权之便去经营自家的财产,更不会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或恩惠。

小主,

此外,是仪还十分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只要遇到有才华、有德行之人,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向朝廷举荐,希望他们能够得到重用,为国效力。同时,他也经常会针对各种政务问题进献良策,为国家的治理出谋划策。

当是仪年老病重之时,他深知自己大限将至。在临终前,他立下遗嘱,要求家人在办理后事时一切从简,切勿铺张浪费。就这样,这位德高望重的忠臣在八十一岁高龄时安详离世,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后人传颂不衰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奋斗。

胡综的影响

对东吴政权稳定的影响

军事巩固:胡综参与组建了解烦兵,这是东吴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在应对内外军事威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在刘备伐吴等关键时刻,能够迅速组织兵力,增强军事防御能力,保障东吴边境安全。

政治维系:胡综长期担任重要的文职职位,在孙权称帝等关键时期,他起草重要文书,制定礼仪制度,为东吴政权合法性的确立和内部政治秩序的稳定提供了保障。他对律例的建议也有助于规范官员行为,加强中央集权。

在文化方面的影响

文学贡献:胡综撰写了众多诰文、策封任命文书和致邻国的书函,其文笔风格和内容对当时东吴的文书写作规范起到了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方式。

是仪的影响

对东吴政权稳定的影响

政治清明贡献:是仪为官清正廉洁,不畏权贵,在朝堂之上能够仗义执言,如对二宫之争事件的多次进谏,虽然未能完全阻止事件恶化,但展现出他维护政权稳定的责任感,对当时的政治风气起到一定的匡正作用。

人才举荐作用:是仪积极举荐人才,为东吴选拔贤能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东吴政权长期保持人才资源的丰富,促进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转。

外交贡献:在出使蜀汉过程中,是仪很好地完成外交任务,加强了东吴与蜀汉的联盟关系,对三国鼎立局面下东吴的外部环境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在社会风气方面的影响

品德示范:是仪不经营家财,不接受别人施惠,这种廉洁奉公的品质成为当时东吴官员的榜样,对改善社会风气、抑制官场腐败现象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徐详是东吴的重要官员,深得孙权信任,初掌军国机密,后多次出使不辱使命,还担任解烦兵左都督、侍中、偏将军等职,负责典掌军粮,工作缜密细致,为东吴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