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主义横行的西方世界,不管张训有多大的成就,他的名声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的。

若是有有心之人搅局,没准自己的老师朋友都会受到影响。

而这些都不是张训乐于见到的。

因此在将华文翻译版的小说交给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人员之后,他便顺势透露出了自己企鹅出版社股东的身份,表露出自己想要同对方商量一下引进书籍的事情。

简单交流了一下双方的想法,张训便写了一封推荐信交给了两人,让他们去找经理亚历山大·伍德再去谈一下。

至于企鹅出版社那里,他也会打好招呼,尽量促成双方的合作。

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人员闻言自然是欣喜万分,毕竟他们来到伦敦不可能只是因为同张训的合作,这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最主要的还是那些欧洲大文豪们的作品引进问题。

现在有了希望,两人也不用漫无目的的在伦敦蹉跎时间了,等到有了意向,也可以让国内派个专人过来接手了。

等到两人离去,张训便给亚历山大·伍德去了个电话,对方恰好在办公室休息,张训便将自己的意思告知给了对方。

总的来说,利益是一定要拿到手的,但在此之上,他希望亚历山大能够帮忙说服那些同出版社有合作的作者能够同意将书引进华国。

要是有实在难啃的骨头,就打电话告诉张训,实在不行张训就去求助一下场外援助。

也许是因为有了张训这个中间人在,双方交谈的速度虽不算快,但也算顺利,最起码等到张训的书在国内上架之时,双方依旧没有太大的争执,而亚历山大·伍德也并没有给张训去过任何求助的电话。

总之,在张训踏上旅程跟随自己的院长查尔斯·道格一同去比利时参加世界文学研讨会的时候,他的书在国内悄无声息的上架了。

不是商务印书馆没有做过宣传,实在是张训这个名字在国内实在是寂籍无名了一些,他们也就能用张训的华人身份和在西方引起的轰动做一些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