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郑颢做了官,并不妨碍他做生意,但是京城这种地方,人多眼杂,他出面接待达官贵族的夫人和夫郎们,长期以往,对郑颢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顾霖目光坚定,得快些把自己的人手带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翰林院。
自上值第一日,在杜远有意缓和,以及郑颢配合下,三人相谈一番。
原本以为是表面客套客套,让彼此有默契,日后做个点头之交即可。
没想到,三人相谈下来,竟然发现彼此并非自己想象中那般。
何宴之的变化最大,从前他对郑颢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尤其是第一日到翰林院,迎面称呼对方郑大人,看似恭敬实则不屑讥讽,翌日起,在外人面前称呼对方郑大人,私下却是和杜远一般称呼对方郑兄。
对于他这般迅速的变化,一次私下相处时,杜远微含打趣之意:“何兄,怎么对待郑兄的态度变化这么大?”
放下手上的酒杯,何宴之抬眸瞥向杜远道:“我只敬有能之士,他恰好沾上边。”
打趣之意渐消,杜远温和神情微微无奈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郑兄身边友人少却精,三位皆是二甲进士,其中素有麒麟子之名的甄程和甄远亦是隐隐以他为首。”
“何兄,他非常人。”
何宴之举杯饮下酒水,虽未言语,但上挑的桃花眼沉沉。
郑颢坐在自己的桌椅前,一边整理典籍文献,一边快速吸收上面的内容。
翰林院为天下读书人心之向往之处,除了它本身代表日后仕途有平步青云的可能,还有就是翰林院中有着丰富的藏书。
身为大乾状元,郑颢看过的书籍自然不少,但不可否的是认,在翰林院浩瀚如海的典籍面前,他所看的书籍不过是冰山一角。
每日上值,除了吃午食外,何宴之和杜远看到坐在对面的俊美青年,静静看书,不做动弹。
这在翰林院着实是一道奇景,因为翰林院不似六部,大理寺等部门事务繁忙,是有名的清贵地,悠闲地,上到学士下到待诏,每每上值皆是不急不慢地点卯,整日提着茶壶在翰林院内来回走着。
何宴之和杜远对此十分清楚,明白在翰林院做不成什么事,于是,打算熬一两年资历去六部做实事。
可看见同屋的俊美青年日日不倦地低首看书,他们‘稳’不住了,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在做完本职工作外,他们也和郑颢一般,翻阅翰林院内各种典籍国史,文案法令。
忽然,在三人认真忙活自己的事情时,屋外传来窃窃私语。
说是窃窃私语,其实,音量已经大到打破他们的专注力。
外面之人交谈的话语也传入三人耳中。
一人说道:“今日,我见宫内太监来传侍讲大人进宫为皇上讲解经史时,脸色并不好看。”
另一人应声道:“若真如你所言,侍讲大人此行凶多吉少啊!”
对面那人道:“外人都道翰林院清贵,却不知我等比起其他六部官员手无权势,对待其他官员,皇上或许会念及对方劳苦功高,轻拿轻放对方的过错,对待我们……”
对方话还未说完,另外一人道“住嘴,你不要命了。”
屋外窃窃私语逐渐消失,而后,一阵脚步声响起,外面两人离开了。
杜远不由得转头看向郑颢,却见对方神色沉稳,没有任何变化。
郑颢抬眸回望他的视线,杜远温和一笑,何宴之眉间思虑。
不过,三人都没有为这意外听到的事情耗费过多心神,就算建安帝心情不悦,依照他们三人的官职,也没有面见圣颜的机会。
御书房。
翰林院侍讲站在建安帝身前,一边低首看书,一边语速缓缓地为建安帝讲解。
听到一半,建安帝开口,沉声道:“停,不必再读了。”
侍讲停下动作,面色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