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慕王谭绍光:太平天国的悲壮史诗

一、参加西征

谭绍光作为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在其早期生涯中便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尽管他入伍时年纪尚轻,但在跟随李秀成的多次战役中逐渐崭露头角。戊午八年(1858年)二月,李秀成以副掌率、合天义的身份出京调度援京事宜,谭绍光随行,这是他首次在史料中有明确记载。

庚申十年(1860年)正月,忠王李秀成策划了一场从皖南出发,袭击杭州的战略行动,目的是为了围魏救赵,缓解天京(南京)的压力。谭绍光在此期间担任李秀成的偏裨,即副将或助手的角色。二月初九日,太平军攻克了杭州外城,谭绍光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色,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开始为人所知。

同年9月,谭绍光继续追随李秀成参与西征。壬戌十一年(1861年)三月廿二日,谭绍光与来王陆顺德、会王蔡元隆、纳王郜永宽等将领一同进攻江西临江府,但未能攻克。尽管如此,谭绍光在此次行动中已经担任了宿卫天军主将的重要职务,并被赐予了“健天义”的爵位,拥有了自己的部队。

三月三十日,在临江府附近的阴岗岭、太阳墟,太平军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谭绍光等人击败了清军,并斩杀了清军统领郭式源,同时在战场上俘获了副将李金旸。李金旸原本是广西人,曾是天地会的降将,以勇猛着称,号称“冲天炮”。谭绍光能够一举将其俘虏,进一步提升了他在军中的声誉。

随后,在四月初四日,谭绍光随忠王攻克了江西瑞州府,并继续向西推进,进入了湖北境内。这次西征,李秀成原本并不打算深入湖北,而是希望在江西集结力量。但由于英王陈玉成报告安庆局势危急,请求南北两路军队合攻武汉,以此来牵制清军,使其回师救援。忠王认为此举难以成功,但迫于朝令,最终还是率军西进。不过,由于时间延误,当太平军到达武昌县时,英王陈玉成的部队已经撤退,因此只得全军东返。

二、南下江浙

谭绍光在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在南下江浙地区的战役中,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1861年8月,忠王李秀成指挥谭绍光、陆顺德、郜永宽、蔡元隆等人,联合翼殿还朝的童容海、吉庆元等将领,从广信进入浙江,与陈炳文、邓光明等部会合。九月初十日,太平军攻克了余杭县,并随即分兵由陆顺德等人攻打萧山、绍兴,主力则围困杭州。十一月十九日、廿一日,太平军先后攻克了杭州的外城和满城。之后,邓光明、童容海、刘裕鸠等人被留下守卫杭州,而李秀成则率领包括谭绍光在内的大军,分五路进军松江和上海。

此时,忠王麾下的忠诚二天将、护王陈坤书负责留守苏福省。陈坤书治军较宽松,导致其部下虽勇猛但缺乏纪律,时常扰民。地方豪绅徐少蘧因形势所迫,投降太平天国,被封为抚天豫。他暗中与苏福省的文官李文炳、钱桂仁等人密谋叛投清朝。陈坤书察觉此事后准备查处,这些人害怕被治罪,于是联名上书忠王,诬告陈坤书扰民。忠王派人调查,发现情况属实,陈坤书难以辩解,只好逃往常州。天王洪秀全当时正忌惮忠王势力过大,得知此事后十分高兴,封陈坤书为护王,并将常州作为其管辖地。忠王担心自己的亲信发生变故,于是在十二月初二日迅速返回苏州处理后续事宜,将上海的军务交由谭绍光负责。此时,谭绍光已被晋升为朝将。

当时驻守上海的清军力量薄弱,洋人华尔招募的洋枪队成为清军的辅助力量。谭绍光与华尔的洋枪队多次交锋,取得了数次胜利,相继攻克了奉贤和南汇两城。1861年十二月初十日,谭绍光、郜永宽和李容发率领三万大军进攻吴淞,攻克了高桥,并于次日拿下周浦镇,逼近宝山和上海。谭绍光致函英法军队统帅,劝说他们不要协助清军。然而,英法两国出于在上海的利益考虑,表面上宣称中立,实际上支持清军。太平军未能攻下这两座城市,最终解围而去。

1862年正月,谭绍光再次进攻浦东,与英法军队及洋枪队、清军展开激战。在高桥一役中,太平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三天,因火力不足而失利,伤亡惨重。洋兵随后追击太平军至南桥、萧塘、闵行等地。二月初二日,谭绍光、郜永宽和李容发在泗泾与华尔、白聚文的洋枪队交战,再次因英军战舰的介入而败北,损失了大量粮草物资。忠王闻讯后派遣李明成、刘肇均、陈炳文、黄金爱等将领前来支援。二十三日,双方在罗家港、龙珠庵、七宝、王家寺等地进行了激烈战斗,英军提督何伯受伤,双方各有胜负。

二十七日,李鸿章率领的淮军抵达上海,局势发生变化。清政府官员与洋人协商,计划借助英法的力量清除上海周边三十里内的太平军势力。三月初六日,谭绍光在七宝被洋师和洋枪队击败,被迫放弃七宝和周浦等地的阵地。不久,嘉定和青浦相继沦陷。忠王随即命令谭绍光进攻湖州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