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年(1664年),李率泰成功降服了郑锦的部将林国梁,并进军八尺门,再次降服了其将翁求多。他半夜渡海夺取了铜山,并斩杀了三千多名敌人。郑锦的部将黄廷等人率领三万多军民投降清朝,清军缴获了大量敌舰和军械。郑锦仅带着几十艘战船逃回了台湾。因功勋卓着,李率泰被加封为正一品。不久,李率泰因病多次上疏请求辞去职务,但朝廷多次下诏表示慰问并挽留他。
四、晚年去世
康熙五年(1666年),李率泰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九岁。在去世前,他留下了最后一份奏疏,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担忧。这份遗疏中,李率泰强调了几点重要的建议:
处理撤军问题:鉴于海贼已经逃往台湾,李率泰建议按照旨意撤回军队,以减轻民众的负担。但他同时也指出,撤军需要谨慎处理。如果撤军过快,可能会引起军队内部的恐慌;如果撤军过慢,则可能留下隐患。因此,他主张应当先安抚士兵们的情绪,防止出现不可控的局面。
防范荷兰人:李率泰提到,尽管荷兰人的船只已经返回本国,但他们与台湾的郑氏政权仍有往来。他警告说,这种联系在未来可能引发新的争端。因此,他建议加强对荷兰人的监视,并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冲突。
放宽海禁政策:为了缓解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困境,李率泰呼吁放宽海禁政策。几年来,政府强制沿海居民迁移到内地,使得许多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产业。他认为,应当允许百姓重新回到海边耕种土地、捕鱼狩猎,以恢复其正常的生活方式。
李率泰的这些提议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百姓福祉的高度责任感。他的去世对清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导人,还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深思熟虑的政治家。
康熙帝对李率泰的去世深感悲痛,并以优厚的待遇给予了褒奖和抚恤。他追赠李率泰为兵部尚书,并恢复了他的世职。此外,康熙帝还赐予李率泰谥号“忠襄”,以此表彰他一生为国为民的忠诚与英勇。
结语
李率泰的一生是清朝早期开疆拓土历史的一个缩影。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将领,还是一位忠诚的政治家。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李率泰为清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事迹至今仍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