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古中山国灵源之地

中山国的商业活动非常活跃,计量器具齐全,进制设定科学。中山国铸造本国专有货币一一成白刀币,也流通晋国的空首尖足布,赵国的甘丹刀币、白化刀币、蔺字布币和燕国的匽刀,并且盗铸晋国、赵国和燕国的货币。

进入中原的鲜虞中山国,既接受了中原文明,也遗存了一些自身特有的文化习俗。中山国保留了山神崇拜;国都外有专门的祭祀场地,用牲畜和玉器进行祭祀;遗址中出土了大批书写或刻印有文字、符号的器物,其文字与中原地区相同。

夏先衍站在中山国遗址灵源之地,感受着灵源意识之中的记忆。

他通过灵源的意识,深刻地感受到了史书的伟力,也同样感受到考古的魅力。

"史书,是时间的忠实记录者,以文字为笔,以岁月为纸,镌刻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更替与沧桑巨变。翻开史书,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领略不同时代的风貌。

在史书中,帝王将相的权谋智略、文人墨客的风雅情怀、百姓黎民的日常生活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那个时代的脉动与温度。

考古具有连接古今的力量。当我们站在古老的遗址前,触摸着那些历经岁月沧桑的文物时,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气息和他们的生活场景。

考古让我们与过去的人们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让我们明白自己是历史的延续。”

中山国遗址灵源的应运而生,就是考古探索和史书记载相互交融、共同发力的成果。

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关于古老中山国的记载仅有只言片语,但即便如此,这些简短的文字仍像点点星火,使得中山国的记忆得以薪火相传,历经千年风雨而未曾被华夏儿女彻底淡忘。

真正让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重见天日的,是中山国遗址的考古大发现。

对中山国遗址的考古,揭开历史的面纱,开启了通往过去的大门,让夏先衍得以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领略到了两千多年前中山国独特而绚烂的文化。

就在这片承载着无数故事的土地上,夏先衍对于灵源的诞生萌生出新的感悟。

随着他坚持不懈地深入调查和了解,灵源那层笼罩其上的神秘面纱也正一点一点地被缓缓揭开。

这一次李风禾恢复了之前的状态,如影随形般紧跟在夏先衍身旁,寸步不离。看到夏先衍进入入定状态之后,李风禾便会静静地坐在他的对面,时刻注意着他的状态,生怕再发生之前的事情。

夏先衍明白她的心意,便任由她如此。经历了前几日的变故,若不让她在这里看着自己,她定会一直处于提心吊胆之中。

夏先衍通过与灵源意识的沟通,见到了孕育这座灵源的两条脉络。

其中一条脉络穿越了漫长的时光隧道,它的源头在古老的史籍之中。

这条脉络初始之时宏伟壮观、气势磅礴,宛如一道贯穿古今的洪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史籍逐渐散失和损毁,这条脉络也像是失去了滋养一般,慢慢地萎缩变小。

尤其在数百年前,它遭遇了一场巨大的变故,导致其规模大幅缩减,一度衰弱到了极点。

幸运的是,近代以来,中山国考古遗址的重大发现给这条脉络带来了转机。随着记录中山国历史的文物的出现,这条脉络犹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再度壮大起来。

另一条脉络则起源于现代的考古发掘工作。伴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个又一个深埋地下的文物重见天日。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过去的辉煌,更成为连接现代人与古代文明的重要纽带。

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破土而出,经过精心修复后得以公开展览。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深入了解中山国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这条脉络开始不断成长壮大。

两条脉络互相交织,彼此呼应、相互印证,最后融合在了一起。

夏先衍通过灵源的记忆看到了,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强大力量降临,瞬间笼罩了整个中山王厝陵墓所在地。

紧接着,在这片土地中,出现了一处独立的空间凭空诞生。

这个空间起初还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但随着不知来自何处力量源源不断地注入其中,它变得越发清晰稳定。

与此同时,灵源的意识也在迅速觉醒并不断增强。

至此这段记忆结束,夏先衍缓缓地睁开双眼,若有所思地凝视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