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人老心不老

原因其实非常浅显易懂,如今的儒家已然发展到一家独大的程度,其势力之强大令人咋舌,仅凭借自身一家的力量,便能轻而易举地将其他诸子百家统统压制住。

“墨老啊,听到您能如此这般思考问题,我这心里头总算踏实多啦!”道家学院于长安遭遇挫败之后,房俊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直以来都是自己低估了儒学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当初在长安建立学院之时,他可是下了血本,不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还想方设法拉拢皇室参与其中,就连唐高祖李渊都被他拉拢过来成为自己的师兄。

然而即便如此,最终仍然未能如愿以偿地取得成功,由此可见那股阻力究竟是何等的恐怖。要不然的话,房俊也不至于另辟蹊径,选择走上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毕竟在长安城里推行新学说是根本就行不通的,所以也就唯有从底层开始逐步推进。虽说这种做法放在封建王朝时期要困难上千百倍,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获得成功。

因为学说的传播与发扬跟某些法令的实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学说想要得到广泛推广,关键在于教育领域的深耕细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道家这边同样拥有为数不少的名额可供分配,通过这些途径进入官场任职自然不成问题。

并且房俊始终坚信,如果运用来自后世的先进思想来培育人才,那么培养出来的这批人才必定会比当下这个时代的人们更具远见卓识。

“房驸马,事不宜迟,咱们现在立刻动身前往吧。”墨林毫不犹豫地说道,他的干脆利落反倒使得房俊不禁愣了一下神儿。

“没错,咱们的身体状况自己最清楚不过了,亲自动手去做那些活儿已然是不可能之事了。当务之急乃是尽快培育出一批可用之才啊。”墨林一脸严肃地接着道。

“好!墨老所言极是啊......”房俊忙不迭地点头应和着,实际上他内心深处同样一直忧心忡忡于这些棘手难题。

毕竟眼前这批人中年龄最小者都已年逾五旬有余,无论从体力还是精力方面考虑,皆难以再承受亲自打造船只这般高强度的劳作了。

故而他们所能做的仅仅只是统筹指挥、出谋划策罢了。然而工匠们所从事的工作,要将脑海中的构想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成果,那可是需要数量众多且技艺精湛的工匠齐心协力、不懈努力方可达成的目标啊。此绝非如同撰写儒家文章那般,只要挥笔落纸便能大功告成。

“出发吧......”随着一声令下,一行人如长龙般浩浩荡荡地踏上归程,直奔天津城而去。待众人抵达城中之时,只见那座道家学院仍处于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整座建筑主体均采用色泽鲜艳的红砖砌成,施工进度可谓相当之快。

墨林等几位老者因行动不便而被人用担架小心翼翼地抬进了道家学院内。刚一踏入院门,他们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住了。

“房驸马,这学院能容纳多少学子?”

房俊指着大门,大门上有着一副对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用的是儒家的名句,门非常大。

“一万学子应该没有问题,墨老,工学院可以招一千学子。”

工匠的培养虽然很迫切,但房俊知道,工匠培养最难。

那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

技术学习是最难的,但也是最容易被替代的。

“一千?”

墨林先是惊讶,之后就连连摇头。

“房驸马,给我们一百人就好,工匠的培养不容易的,没有五六年是根本没有办法入门的。”

房俊倒是没有想到,墨林会主动减少数量。

不过想来也是对的,工匠何其难培养,就像后世的高级工程师,那也是凤毛麟角的。

“那就照您的想法来。”

安置好墨林几人,房俊很快就回到侯府。

继续自己的工作。

而墨林等人却聚在一起,开始商量接下来如何培养人才。

工匠的书籍比较少,远没有儒家的书籍多。

“这一次是我们大展雄风的机会,诸位同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