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南郡的占族人,就是前车之鉴。
这也是他们的地理原因,所导致的天然悲剧。
历史上,他们的处境可能更好。
毕竟航海业的发展,没有得到士颂这样的大力推动下,孙权也是多年之后,才有船队到达台湾。
而且那一次,孙权的损失,远远大于收益,孙权派人到达台湾,更多的不过是面子工程,宣扬自己“开疆拓土”的功绩。
而现在,因为士颂在航海事业方面的发展,导致大陆方面,可以更有效的抵达台湾,连接两岸。
台湾,也就是夷州,从现在起,就已经和中原王朝紧密的融到了一起。
现在的夷州土着,要么归顺孙权,要么归顺士颂。
现在士颂已经表明了,不会为他们出头,他们的结局,只能成为孙吴的一部分。
而他们这些和孙吴结仇的人,唯一的出路,便是士颂派出来接走他们的海船。
另外一边,在吕范回到建业的同时,全综从夷州发回来的告急书信,也传回了建康。
楚军水师,大举来犯,明为接人,实际目的不明。
“士颂真说,可以把夷州划入扬州治下,成为我麾下的一个郡。他要的,就是把那些忤逆我的土着接走?”
吕范带回来的所有信息里,孙权最在意的,便是士颂承认他占据夷州。
孙权本来都准备在夷州上划一些地盘出来,让给士颂的。
至于士颂的那些恐吓和威胁,他根本毫不在意。
对于他这种有着勾践之忍的人来说,不过是低声下气,委屈求和的事情而已。
反正只要有实际利益,要不要脸,他是无所谓的。
后面,大不了再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一些,满足士颂的虚荣心就好。
他觉得,自己和士颂之间,多半还是有得谈的。
于是,孙权立刻给全综那边传达命令,不要阻拦楚军水师接走敌对的夷州土着。
但已经归顺自己的夷州土着,是要做好阻拦的。
夷州的事情,对于孙权而言,这样也就解决了。
他而后才对吕范问道:“那士颂对两家联姻,如此抗拒?”
别看孙权年纪比士颂还小两岁,但上位者的威严,丝毫不弱于士颂。
尤其是孙权还是他的主公,他必须把孙权给哄好了。
吕范低着头,说道:“士颂心中,似乎对我们夺回豫章和庐江二郡,颇有怨言。联姻结盟之事,恐怕难成。”
孙权低头略略思索,说道:“豫章,庐江二郡,本就属于扬州治下。是他士颂仗着军势,强夺而去的。”
“那时,我不过是拿回属于我扬州的地盘而已。现在曹操势大,我等南方势力,当合力抗敌,他还在那里不顾大局,自顾自己私利。呵呵,真是小肚鸡肠。”
吕范心说,你这话还好没给士颂听到,不然一定要把你骂死。
夺回这两个郡之后,跟着曹军一起压着楚国打的这两年,你就直接忽视了。
若非交州徐庶,荆南贾诩,以及长江上蔡瑁的水军给力,被你给吃掉的地盘,又何止这么一点。
更别说,士颂北伐大败之时,我们东吴明明就是趁人之危,背盟偷袭。
你孙权对此,也是只字不提,好像我们和士楚这边,从前就没有盟约一样。
现在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就要士颂把从前这些损失都忘记了。
更别说,那些被东吴所杀害的楚军将士了。就吕范知道的,士颂对自己麾下将士的看重,远比一般君主要深厚。
以上这些,只自考虑自己利益的孙权,都没有去思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