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夫人走之前,将宋嬷嬷的卖身契送给了我,想不到当时一个无意识的善举,不但让二哥有了个好姻缘,我还竟得了个好嬷嬷,真是种因得果,心存善念,所遇皆是良人啊。
满月过后,我抱着两个孩子去娘家住了几天,俗称“挪窝”。
二哥塞给孩子们一人一个银镯子:“你二嫂月份大了,不方便过来,这是她让我格外送给孩子们的。”
宋嬷嬷累了一天,就没让她跟着过来,所以也没那么多讲究,晚上全家只吃了顿团圆饭。
秦婶说道:“曼娘啊,今天我可是开了眼了,第一回见办个满月竟有这么多规矩的。”
“婶儿,这说明咱们现在的日子好过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吃了上顿没下顿,哪儿还穷讲究什么?”
秦叔附和道:“是呀,这才多长时间,现在过的日子以前都不敢想。”
“叔,放宽心吧,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出了月子,我终于可以四处走动了。
孩子有宋嬷嬷和云朵帮我照看,赵家大哥还忙中偷闲,和二栓一起做了辆能放两个孩子的婴儿车,上面绑个大伞当遮阳棚,有时推着他们也到处逛逛。
宋嬷嬷夸奖两个孩子好带:“除了康哥儿身子弱些,俩孩子吃饱就睡,也不会整天哭闹,知道你这个当娘的忙,这是心疼你呢。家里这几个丫头也不错,云朵勤快,小六她们虽说岁数小点,在培养几年也就能独当一面了。外面有什么事,你就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帮你看着呢。”
“谢谢嬷嬷,有你们在我身边,真是我的福气。”
相处久了,我发现宋嬷嬷这人并不是不爱说话,她只是不会刻意逢迎,好在我本身也不是个喜欢溜须拍马的人,都实实在在的,不用天天揣着心眼子过活,大家相处起来反而自然又和谐。
家里有人帮我分担,我也能放心的往外跑了,只要记得到点回去给孩子们喂奶就行,带着小八和赵彤四处溜达。
秋高气爽,微风轻拂,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感觉无比惬意,天天躺在炕上也很难受的?
辣椒红,棉花白,玉米沉甸甸,红薯裂开了地面,怎么看,这季又是一个丰收季。
可里正晚上过来串门时,却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