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慌不忙地对他们说:“派个主事的出来谈谈吧。”
那个中年人径直走到跟前。
“崔里正是吧?您坐。坐下来才是谈事的姿态。”
看他坐下,我接着说道:“征地的告示,你们村的人都看到了吧?首先声明,这不是我个人行为,而是衙门决定的,你们不服可以去找衙门评理。”
没等他开口辩解,我又继续说:“不过,都是乡里乡亲的,你们的难处我也了解。不就是害怕夏季的税粮没法交,换不了钱没法买吃食吗?还有别的吗?”
崔里正摇摇头:“没了?就这都要了亲命了。”
“好,我问一句,往年你们村一亩地能收上来多少斤麦子?”
“年景好的时候能打将近100来斤呢,年景不好的时候也有三四十斤。”
“那一斤麦子能卖多少钱?”
“十文左右。”
“那四十亩田地没有都种上麦子吧?”
“没有,只有25亩麦地,剩下的15亩等着种红薯呢。”
“好,那这样。就当今年收成不错,一亩地我给你们补偿1两银子,半两交税,半两购买吃食,足够你们熬到秋收了,还能小赚一笔。怎么样?我这个提议可好?你们可还满意?”
崔里正回头看了眼兴奋的村民:“满意,满意。”
正好瞧见阿一带着李叔他们到了,于是我便继续说:“好叫你们知道,这四十亩地也不是平白到了我手上,是衙门为了安置这二十个人,如果你们实在不愿意,不如就将他们领到你们村去,我还巴不得呢。”
看着刚进来的这些人一个个面目狰狞,目露凶光,崔里正连忙摆手:“我们村穷的很,自己人都养活不起,谁不知道这三村五里只有你们赵家庄才有这个实力。赵家娘子,就按你说的来,我们没意见。”
“那好,丑话先说到前面,一旦同意了以后就不能反悔,如果你们再来找事,那就去衙门,直接请县令大人给断断。”
我扭头对赵里正说:“里正叔,麻烦你给写个字据,签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挨个画押。”又递给二栓一个钱袋,让他跟着里正,摁完手印的直接领银子。
看着那一包银钱,崔里正立马换了副嘴脸,赔笑讨好道:“赵家娘子,我那儿紧挨着也有两亩,不如你一并收了去?”
“就这四十亩还是被硬塞的呢,不如崔里正跟县令大人说说,让他收回去,或是换到别的村子,估计他们很乐意呢?”
“不用换,不用换,我们村的地离得最近,你们还方便些。”
崔里正又扭头喊道:“领完钱就赶紧走吧,别杵在这儿了,回去收拾收拾东边的地,还得种红薯呢。”
那急切想溜的样子,生怕我会反悔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