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赶紧上前招呼他们洗手:“先生,看得怎么样?”
“余氏,你那山坡地侍弄的不错,我看果树苗也活了,山药长得也好,估计用不了两年,那光秃秃的山坡就一片生机了。”
“先生过奖了,都是大家的功劳。累了吧,赶紧上桌吃饭,都是些简单饭菜,您一会儿尝尝,需要准备点酒吗?”
“不用,一会还想去新庄营看看新盖的房子,就不喝了。”
饭菜做的不少,分了两份,炕上一桌,里正和老爷子陪着县令大人就坐,炕下一桌,大哥和二栓招呼着代安。
虽没有酒,但架不住菜的味道好,一餐午饭,主客皆欢。
等吃完,盘子碗撤下去后,又重新上了茶和小吃。
刘大人说道:“这土豆和山药的味道不错,要是能普遍种植,百姓就有口福了。”
里正赞同道:“是啊,先生,百姓的日子太苦了,不是天旱就是水灾,能多口吃食,太不容易了。除了吃,还有穿,这天一天比一天冷,我们这儿又不种棉花,都是从北边贩卖过来的,贵不说,还都是些旧棉。唉,冬天都不敢出门,只能在炕上猫着。”
刘大人想了想说道:“我可以跟上头请示,弄些北地的棉花种子过来。”
“那太好了,可我们也不会种啊。”
刘大人扭头看了看我,只笑不语,那笑容看的我有些发毛。我很想说,别看我,我也不会。
休息了一会,刘大人便提出去新庄营转转。现在是午饭点,街道上的人不多,刘大人便没上马车,大家步行走到村口。牌坊旁边,专门搭了个棚子卖大锅菜,新庄营的村民正排队买。
看刘大人一直瞧着那些人,里正解释道:“盖房子是个体力活,这些人没能力改善伙食,才想了个拿工分换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