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完秧三天后灌水,一周后施肥,种地我也不太懂,只能估摸着,幸亏秧苗返青分蘖了。这要是没种活,我都觉得对不起大家天天耗在地头上。
看着地里逐渐长大的秧苗,老爷子和里正很高兴,连说:“好,看这长势,今年收成应该不错。”
紧接着将红薯和豆子也都种到了地里,养殖场那边大哥又开垦出来两块地,也都种了红薯,秦叔说山里种的山药豆也都发芽了,这无疑是好事,以后这片山里,也能收获山药了。
春种结束后,本想着能轻松两天,谁知这天里正愁眉苦脸的过来了。
老爷子问:“怎么了这是?出什么事了吗?”
“唉,我这不是刚从镇上回来吗?衙门又要让交钱出工了。”
“咋回事?咋又要交钱又得出工的?”老太太急了眼。
“听亲家公说,你别打岔。”
“蔡大人要重新建土地庙,让各村按照人头筹钱,每人20文,各村还得抽调10名男子去白做工一个月,只管一顿午饭。”
老太太一听更着急了:“每人20文,我们家十几口子就得拿出将近300文啊,还要白去做工一个月,这蔡县令还让不让我们老百姓活了?”
我问道:“里正叔,镇上的人也要掏钱吗?”
“当然了,衙门说这土地庙可是保佑咱这一方平安的,人人都得修功德不是?”
“全镇得上万人了吧,盖个小小的土地庙要得了这么多钱吗?”
“衙门说,原来的土地庙太小了,要往外扩一扩。”
老爷子也感叹道:“真是劳民伤财啊!亲家,你准备怎么个章程?”
“之前,二栓媳妇不是刚给大家发了工钱吗,没上工的,大家互相借一借,凑一凑也就有了,银钱不用担心。关键是让谁上工这事,我比较发愁。没有工钱拿,还得出劳力,谁家愿意干这事?指派到谁家里都不乐意。”
要不怎么说赵家村的里正还是比较仁义呢?指派谁去还犯了难,还考虑村民的感受。我猜对于大多数村来说,这事好办的很。看谁不顺眼就让谁去,谁还管你乐意不乐意?
二栓说:“叔,不行算我一个吧。反正现在春种结束了,地里活也不多,家里有大哥盯着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