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选纲纪必得国士,足以摄诸曹;诸曹皆是良吏,则足以掌文案;又择公方之人以为监司,则清浊能否,与事而明。足下但平心居宗,何取于耳目哉!昔明德马后未尝顾与左右言,可谓远识,况大丈夫而不能免此乎!
皇帝对他极其亲近喜爱,于是将其升迁为中书侍郎一职,让他专门负责掌管诏书诏令之事。起初的时候,范宁和邈二人都受到皇帝的重用和差遣,共同弥补着朝廷中的不足之处。范宁向来才华横溢且心思正直,然而却不幸被王国宝诬陷进谗言,最终被贬谪到遥远的郡县去镇守。相比之下,邈独自一人在官场为官,处境容易陷入危险之中,又不敢公然排斥那些强大的家族势力,只能想办法谋求自身的安稳之计。恰好此时皇帝逐渐疏远了会稽王司马道子,邈便想要从中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于是趁着适当的时机在皇帝面前不慌不忙地说道:“昔日淮南王刘长以及齐王刘肥,都是汉朝和晋朝时期值得引以为戒的例子啊。会稽王虽然有些沉溺于饮酒作乐等行为,但他对待陛下您却是一片忠心耿耿、单纯不二。应当对他加以宽容饶恕,消除那些纷纷扰扰的议论之声,对外可以作为维护国家稳定的策略,对内则能够宽慰太后的心绪。”皇帝听取并采纳了邈的建议。邈曾经前往东府拜谒,碰巧遇到众多宾客们沉醉于美酒佳肴之中,个个举杯痛饮、大声喧哗。司马道子问道:“您是否也时常如此畅快呢?”邈回答说:“我只是一个来自简陋街巷的穷酸书生罢了,唯有秉持节俭清廉、修身养性才能让自己感到内心舒畅愉悦。”司马道子认为邈一向崇尚道家的质朴之道,对于他这样的回答不仅没有生气发怒,反而笑着表示理解并不以为意。后来,司马道子打算任用邈担任吏部郎这一官职,邈却觉得如今社会追逐名利、竞争激烈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并非自己力所能及可以约束控制得了的,因此苦苦推辞,最终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话说这天下正值风云变幻之际,当今圣上的皇太子年纪尚小,但圣上对其甚是钟爱有加。于是乎,为了给这位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挑选最顶尖的老师和辅佐之人,可谓是煞费苦心。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最终选定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徐邈来担任这一重任。
当时,徐邈被任命为前卫率,同时兼任本郡的大中正,并负责传授太子经典学问。圣上亲自召见徐邈,语重心长地说道:“虽说朕尚未明确下令要以师礼相待于你,但绝对不会仅仅把你当作一般的博士来看待啊!”自古以来,那些帝王们在接受经学教育之时,无不是怀着敬畏之心,毕恭毕敬。然而,自从魏晋时期以来,许多帝王都让身份低微之人来担任教授之职,这些人被称为博士,却再也没有像古时那般受到尊崇为师。所以圣上才有此一说。
徐邈进入东宫之后,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不仅每日早晚都入宫拜见太子,还积极参与朝廷政事的商讨与决策。对于各类文书诏令,他更是精心修饰,力求完美;一旦发现有所遗漏或缺失之处,便立即加以补充完善,真可谓是尽心尽力,不辞辛劳。
圣上对徐邈的严谨缜密十分赞赏,甚至将他比作金日磾和霍光那样的忠臣良将,足见圣上对他寄予厚望,有意委以重任,提拔至更为显赫的职位。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即将付诸行动之时,圣上突然驾崩,这一变故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随后,安帝登基称帝。新君继位后,念及徐邈昔日之功,特封他为骁骑将军。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就在隆安元年,徐邈遭遇父亲离世的噩耗。原本就身患疾病的邈,因为过度哀伤悲痛,病情愈发严重起来。不到一年时间,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便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四岁。消息传来,整个州里上下无不感到痛心疾首,那些深知徐邈为人品行的人们更是悲伤不已。
徐邈为官清廉简约且仁爱惠民,对于处理政事十分通达干练。他议论事务时思维缜密,言辞精确恰当,因此在当时备受众人咨询和禀报。面对各种问题,他总能迅速触及关键并巧妙辨析解释,做到有问必答、应对自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过去一直存在一个疑问:岁辰位于卯位的时候,这户人家住宅的左边恰好就是另一户人家住宅的右边,那为何大家都忌讳朝向东方呢?徐邈经过深入思考后认为,所谓太岁之类的说法,其实只是一种游动不定的神灵而已。就好比太阳升起的时候,无论朝哪个方向看都是朝着东边逆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太阳隐藏在大地之中。
此外,徐邈所注释的《谷梁传》一书,因其见解独到深刻而在当时广受推崇和重视。
徐邈在东晋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政治方面
宫廷影响力:在宫廷之中,徐邈历经东晋孝武帝和晋安帝两朝。他长期在皇帝身边工作,担任中书舍人、散骑常侍等职务,参与朝廷机密事务,负责起草诏书等工作。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他的意见和建议对朝政起到了参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晋朝廷的政策走向。
辅佐太子:徐邈为太子司马德宗讲授经文,并且作为前卫率领本郡大中正。他在东宫的工作不仅是教育太子,还参与讨论朝政大事,这种经历使得他对未来君主的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助于太子更好地理解治国理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