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丫鬟白芍抬头见自家主子脸色依旧阴沉,小心问道:“姑娘,天色已晚,您要不要沐浴更衣?”
赵惜月摇摇头,叹了口气:“我如何能睡得着。我和他怕是再也不可能了。”
白芍倒了一杯茶,端放到赵惜月面前,宽慰道,
“姑娘,奴婢知道您难过,毕竟您和大公子这一年多的感情,如何能说忘就忘。只是事已至此,姑娘应该往前看。”
听白芍这么一说,赵惜月脸色稍缓,只是语气中仍透着不甘和抱怨,
“是呀,是得往前看。他已经给不了我想要的。我原以为他会是世子,未来的国公爷。
“可他呢?不声不响地自愿放弃世子之位,这也就算了。
“我知道凭他的本事还是能谋得一官半职,眼看他深得陛下器重,我也着实为他高兴。
“可如今他连眼睛都废了,又被陛下革职。往后能有什么出路。我恨,我筹谋了这么久,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白芍从小服侍赵惜月,她知道自己的主子心思一向深沉,看主子若有所思。
犹豫片刻问道:“那姑娘往后打算如何?”
赵惜月垂眸看向地上的碎片,冷笑道:“还能如何?花瓶既已碎,只能换个新的。”
白芍轻轻点点头:“姑娘想通了就好。这京城贵公子众多,姑娘相貌才学出众,指不定下一个更好呢。”
赵惜月祖父原是京城永定侯,祖母杨氏和宁国公府的老夫人吴氏是远房表姐妹,杨氏又曾对吴氏有救命之恩。
当年赵家站队失误,得罪了先帝,被褫夺爵位和官职。
京城待不下去,无奈只能搬迁到祖籍邕县。
好在赵惜月的父亲还算争气,一路通过科举得了进士,进而谋得一个邕县县令的职位,也算让赵老侯爷有所安慰。
赵老侯爷临终前交代杨氏一定要重振赵家,再现当年的荣华。
所以,赵惜月出生时,杨氏就将她当作贵女来培养,琴棋书画等样样请人精心教导。
赵惜月十四岁那年,杨氏病重咽气之前写信给吴氏。
希望凭着山路十八弯的亲情和曾经的救命恩情多多眷顾赵惜月。
吴氏素来最重名声,自是一口答应,赵惜月入府以来,也算对她爱护有加。
只是赵惜月知道,这爱护掺杂着互相利用,老夫人需要名声,而她也需要老夫人的人脉。
见赵惜月还是恹恹的,不知在想些什么。
白芍想了想,问道:“姑娘,今儿夫人赏赐了一个二等丫鬟。您要不要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