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佬感叹道:“还有这样的会长?”道童道:“他自己不知道,没有一个仙长不烦他的。不过,我看他这次有些慌神,他还想叫我师父帮他写诗呢,被我一口回绝了。”石佬道:“你怎么回绝他?”道童道:“这好讲呀。我对他说,我师父还正发愁呢,自己想找人写诗还找不到呢,他就没话说了。”石佬夸道:“小小年纪,你还真会办事。”道童道:“不这样不行,我要是答应他,回去师父那儿准得挨骂。”
石佬道:“严师出高徒,还是你师父教导的好。”道童道:“那个半憨道人真够啰嗦的,他非要约我师父三天后在这个迎仙桥会合,作伴同去。我本来不想答应他,可他说上一次也是在这儿会面的。没办法,回去只得跟师父讲了。”
石佬看了看地形,道:“一个在南面,一个在东边,也正好顺路向西去,不费事的。”道童道:“所以,我就走这里看看。这个迎仙桥,原来凡人也可以走的。”石佬开玩笑道:“像你这样学道之人,只要从这里过,不就能成神仙了嘛?”说得道童笑了,他一看天色不早,慌忙告辞。
石佬看着小道童的背影,暗自窃喜:找人不如遇人。碰到这位小道童,一个惊天计谋在心中形成了。
他赶紧来到贾家集,在贾善人门前正好遇见高翠兰买菜回来。便对她道:“你把菜送回去,快去帮我买些东西来。”高翠兰问道:“要什么东西?”石佬道:“一坛好酒,两尺黄绫,再带些笔墨纸砚,马上送庙里去。”高翠兰知道石佬要办什么事,也不过问,答应着去了。
石佬回到庙里,就琢磨他这个计策的每一个环节。他明白:凭自己的本领,想跟王母娘娘过招,实在没有办法。其实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自己又跑不到天上去。没想到这个“诗仙会”使他来了灵感,他要把握好这次机会,偷梁换柱,施展自己的一点小本事。
他要的东西高翠兰很快送到了,关键是要写出一首‘好诗。这首诗不仅要呈现在王母娘娘面前,而且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否则,不痛不痒,即便骂她几句,又有何用?
石佬从来没有费过这么大的心思,他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苦思冥想,反复琢磨,终于写出觉得满意的诗稿来。
到了第三天,他老早就来到迎仙桥,先把那坛酒放在云柏树下,走到桥上守候那位“半憨道长”。
能找到“半憨道长”,是实施计谋的关键,千万不能让他漏掉。石佬这时觉得自己的眼睛似乎不好使了,一般人也当成了神仙,喊声“仙长”。年龄稍大一点的更不放过,惹得走路的人笑他是“疯子”。可是一直“忙乎”到中午,也不见真正的“半憨道长”到来。石佬急了,他有些困惑:就是半憨道长误了时间,那位归真仙长也该到了呀?
这时路上已经没了行人,石佬又回到云柏树下,从袖中掏出那幅“贺表”,一边仔细品读,一边不时看看路上有没有行人。等到傍晚时分,他有些失望了:“难道两位仙长都不按约定,各走各的了?”一想到约定,他仔细回忆道童说的话,忽然明白过来:他说的是三天后,不是第三天。自己早来了一天!暗自觉得可笑。这时他提醒自己:千万要沉住气,心急容易出错。
第二天,依旧早早地来到云柏树下,坐在那里盘算:既然两位仙人不打一处来,总会有个先后,先来的要等后来的;即便同时来到,也要互相打个招呼。所以不必着急,就在这里等着,反正看得清清楚楚。
果然,不到一个时辰,只见从南面来了一个人,迈着八字步,到了迎仙桥便东张西望起来。石佬一看他身穿紫袍,头戴黄冠,心中有了谱,连忙走过去,特意吟道:“寄云风景好,山下迎仙桥,鱼翁摇橹来,樵夫唱歌谣。”到了那人跟前,施礼道:“这位仙长,您早呀?”
那人昂着头,不耐烦道:“你谁呀,喊什么仙长?”石佬道:“我看你仙风道骨,器宇轩昂,必是得道高人。怎么,叫错了吗?”
那人这才看了他一眼,问道:“你是什么人?”石佬道:“我只是个小庙的神仙,就住在这寄云山上石仙洞,人喊‘石佬仙长的便是。”
那人听了,漫不经心道:“哦——原来也是位神仙。这么说,还是一家人?”石佬道:“我乃小庙之神,岂敢高攀大仙?”那人道:“我乃无径山半酣洞,姓黄,人都叫我半酣大仙。”石佬道:“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