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暑假,巷子里时不时有孩子嬉闹,跑跳。夕阳的余晖照在骑自行车,穿着工服或中山装的人身上,影子拉的老长。叮铃,叮铃的车铃声在巷子回荡。
下班时间所有的院子都开着大门。来来往往的人进进出出。有的院子吵吵嚷嚷。还有锅碗瓢盆叮铃哐啷的碰撞。
张英看到一个公厕,立刻想到后世好多文章都写,大杂院早上排队上厕所的不易。想想那味都知道有多酸爽。
“易经理我们那房子有没有厕所?”
“有的,有的。这个房子是单独的院子。以前是居委会的办公点。一直住着人呢。所以房子保存比较完好。”
“据说他们家祖上以前是南边过来做生意的。战争时期财产支援了国家。留了两套房子。特殊时期他们又借给国家。八几年收回来修整好了。老两口一直住着。”
“因为他们家的成分波及到儿孙。儿子偷渡去了港城。在那边做的风生水起发达了。听说那边条件比我们这边好多了。现在不是国家开放了。那边要来接两老去享福啰。”
“你还了解得还很清楚。”
“那是必须的,万一是有什么忌讳的房子,我接手了卖不出去不是砸了我的名声。”
“在这巷子里东绕西走的,我都分不清哪里是哪里了。”李德秀有点绕晕了。张英也有同感,说白了她就是后世所谓的路痴。更不要说这么错综复杂的道路。她更分不清。
易经理带着一家人在在一处院门口停下。“你们看这种叫蛮子门,看到没有是将槛框、余塞、门扉等安装在前檐檐柱间的一种宅门,门扉外面不留容身的空间。”易经理给大家解释。
门口左右两边各一个鼓型门墩。雕刻了花纹。朱红的大门上两个铮亮的门环,说明房子确实一直有人居住。
张英一家子是看不懂什么蛮子门。
“我还以为四合院都是精美图案雕梁画栋的。”记得后世电视上播放恭王府之精美绝伦,古香古色,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多少词语都难形容其美。
“那是大户人家才有那么美。这里也不是他们家祖屋。再说古时候是有规制的。很多图案虫鱼鸟兽平民之家是不可以用的。”
“这条巷子好可以开车进来。”家兴说道。这也是最让张英喜欢的地方 。院子在巷子中间,如果车子进不来无论做什么都不方便。
小主,
门是虚掩的易经理扣了几下门环。“谁呀?”里面传来老伯的声音。
“张伯我是小易呀!我带人来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