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满试点村,田间的稻谷已装入麻袋堆放在村口的晒场上。农民们围着一位负责称重的玄卫小队长忙得热火朝天,欢声笑语不断。
“这一季总算没白忙活!”一位年迈的老农望着一袋袋稻谷,眼中满是满足,“真没想到,咱村还能有这收成!”
崇祯站在不远处,目光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沉思。他知道,这些稻谷仅仅是开始,要让试点真正成功,粮食增产带来的溢出价值才是关键。
“王安,”他转身对玄卫首领说道,“试点的收成已经超过村里的需求,剩下的粮食如何处理?”
“属下已派人清点,多余的粮食准备运回县城,交给仓库储存。”王安答道。
崇祯微微摇头,目光锐利:“粮食运到县城后,还不是要被地方官员和士绅层层盘剥?这些粮食应该直接变成财富,真正留在百姓手中。”
“属下明白,但如何操作?”王安疑惑地问。
“设立一个交易市场,让粮食直接对接商人。”崇祯语气坚定,“农民与商人交易,省去了中间环节,不仅能减少剥削,还能让地方经济活跃起来。”
几日后,试点村的中央空地被迅速清理,一座简易的粮食交易市场拔地而起。崇祯亲自设计了交易流程: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稻谷、红薯或其他农产品带到市场上,商人则带着银两、布匹、工具等生活物资前来交换。
市场设立的消息迅速传开,吸引了周边多个村庄的农民和外地商人纷纷赶来。一时间,试点村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
试点市场的建立,宛如在村庄中注入了一颗新生的心脏。一座宽敞的空地被开辟出来,木质的摊位整齐排列,稻草铺成的地面在阳光下散发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村口竖起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粮市交易。
第一天的交易日,天刚蒙蒙亮,村民们便挑着稻谷、红薯等农产品涌入市场。一位年轻的小贩站在摊位前,兴奋地招呼着:“咱家的稻谷,刚从田里收的,粒粒饱满,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摊位旁,一位外地来的商人正在挑选红薯。他捧起一个,仔细端详后露出满意的笑容:“这红薯真不错,个头匀称,表皮光滑,价格还实在。”
“商量个价吧,您要得多,我还能再便宜些。”农民笑着回应。
市场中,不同的声音此起彼伏。稻谷、红薯、豆子被整齐码放,周围的商人和农民你来我往,言语间满是喜悦和期待。百姓们从商人手中换回了银两、布匹、铁器,还有一些常年难以见到的外地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