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人此言有理。”另一名东厂官员附和,“如今地方士绅和百姓之间矛盾重重,若不加以调整,恐怕难以善后。”
朝堂上,支持顽固派的官员纷纷点头,场面一时倾向于反对改革的声音。
站在一旁的年轻官员们脸色微变,但碍于场面一时无法插话。他们转头看向崇祯,等待陛下的回应。
崇祯缓缓站起,目光扫过朝堂,语气淡然却带着一股压迫感:“朕听得出来,你们的担忧,似乎是为了天下大局着想。”
周延儒心中一喜,以为皇帝动摇了。
然而,崇祯话锋一转,声音中透出森冷:“可朕怎么听说,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暗中勾结宦官,挑动地方骚乱,试图阻挠改革?”
此言一出,朝堂内顿时一片哗然。许多中立官员满脸震惊,纷纷看向周延儒和他的党羽。
“陛下,此言从何说起?”周延儒强作镇定,声音中却带着微微的颤抖,“微臣一心为国,绝无二心!”
“绝无二心?”崇祯冷笑一声,挥手示意。
王安当即上前,呈上一卷密报和几封信函,恭敬道:“陛下,这是周延儒等人密谋的证据,包括勾结宦官,指使地方士绅煽动骚乱的具体细节。”
崇祯接过信函,高声读出其中的内容。每一句都直指周延儒的罪行,朝堂内鸦雀无声。
“周延儒,朕再问你一句,这些事情可是你所为?”崇祯目光如电,直视对方。
周延儒脸色煞白,瘫坐在地上。他知道,一切都完了,玄卫比当初的锦衣卫更可怕,任何狡辩都无济于事。
“陛下,老臣……一时糊涂,请陛下宽恕!”他跪地磕头,试图求得一线生机。
崇祯冷声道:“你勾结宦官,煽动骚乱,意图破坏改革,这是何等罪行!若朕宽恕你,又如何向天下交代?”
他挥手示意:“周爱卿,告老吧,其他涉案宦官和士绅,一律缉拿归案!
大朝会的结果迅速传遍朝野,顽固派的最后挣扎彻底失败。这场胜利不仅稳固了改革派的地位,也让崇祯对改革的信心更加坚定。
夜晚,御书房内,崇祯翻阅着新生代官员们递交的奏报,目光中带着欣慰。
“朕的改革,绝不会因为几个人的私欲而停滞。只要有这些热血的年轻人,天下就一定会改头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