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崇祯的一声令下,玄卫的行动迅速展开。京师绸缎行的暗账被一一剖开,物流记录、人员往来、资金流动,所有可能的线索都被逐一排查。一条条暗线从京城向外延展,逐渐牵连到地方官场的贪腐网络。
与此同时,玄卫密探对李邦华的监控也在悄无声息中加紧。这个平日里举止端正的东林党重臣,似乎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异常,但正是这种平静,更让李辰感到不安。
“陛下,”王承恩再次前来汇报,“玄卫在京师绸缎行的后院发现了另一份密账,记载了一些不寻常的物资调拨。其中特别提及了‘北仓’与‘关外’两个地点,似乎与军需有关。”
“北仓和关外?”崇祯的眉头微微蹙起,随即站起身,缓步走到窗前,“看来,余党不仅在朝中渗透,还试图通过控制军需物资扰乱边防。”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是否要立即追查北仓与关外的具体情况?”
崇祯沉思片刻,语气低沉却坚定:“传令辽东守将袁崇焕,加强对关外区域的防范,尤其是与后金势力可能存在的物资联系。至于北仓,让玄卫秘密调查,不得打草惊蛇。”
随着一项项命令的下达,崇祯逐渐掌握了大局的主动权。然而,他心中也越发清楚,魏忠贤余党的网络远比预想中更加庞大。他们不仅盘踞在朝堂与地方,甚至试图通过边疆事务施加更大的影响。
“玄天策。”崇祯再次唤出系统界面,声音冷静却透着一丝杀气,“模拟名单中关键人物的下一步行动,特别是李邦华是否会受到外部力量的刺激或威胁。”
系统的冷静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模拟中……根据现有情报,李邦华近期可能接触东林党内部核心人物,试图消除自身嫌疑。此外,若其确与余党有关,名单的暴露或引发其提前采取行动。建议:进一步监视其与东林党的往来,同时以宫中密令试探其忠诚。】
“密令?”崇祯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很好,那就以朕的名义,看看他的反应。”
当天夜里,崇祯亲自草拟了一道密令,以隐晦的措辞暗示魏忠贤余党的调查即将深入,要求李邦华尽快上奏相关事务的细节。这道密令通过王承恩秘密递送,以测试李邦华的态度。
与此同时,玄卫继续在各地行动,名单中的地方官员逐渐浮现出更复杂的关系网。有的官员似乎仅仅是利益的附庸,而另一些,则显然在余党的网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几日后,王承恩带来了最新的消息:“陛下,李邦华收到密令后,立刻向钱谦益请教对策,似乎有些慌乱。但同时,他也递交了一份详细的自查奏折,试图表明清白。”
崇祯翻看着李邦华的自查奏折,冷笑着说道:“表面上清白的自查,未必能掩盖内心的真实恐惧。他的表现说明,他有问题,但暂时还不想撕破脸。”
他将报告搁下,语气冷冽:“让玄卫盯紧他与东林党的互动,特别是看看钱谦益的反应。朕倒要看看,接下来他们如何自证清白。”
窗外,夜风阵阵,吹动宫灯的光影。崇祯的计划,已悄然推进,而等待余党的,将是一场彻底的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