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稍后改(之前发在其他平台的文,几小时后改)

1987年8月我到达这里,当时这里还没有被拆迁,老房子的住址还不算破旧,现在苔藓已经遍布,墙灰斑驳掉落,阶梯上水泥被漏水渗湿,靠外的一边,还有小孩子的粉笔涂鸦。

我一路上楼,敲开邻居的房门。

隔壁的老人跟我说,娄翠荣在这儿教书有快20年了,她生活很勤俭,她的丈夫一直在外面奔波,每个月会回家一趟待几天,那几天的傍晚,就能看见她平日不带表情的脸上挂着奇怪的笑容,简直不像是从她身上会散发出来的笑意。

董蕾自作主张的要带我去看她的屋子。

娄翠荣从丈夫去世之后,就搬出来跟董蕾合租了,走过客厅后,我来到她的屋子,我看见那似乎只有一米左右非常简陋的,掉漆的床铺,和那掉漆的门一样,跟董蕾的屋子完全不同,路过董蕾的门房时我看了一眼,董蕾的门牌上都是精致的贴纸和过年时贴的春联,还没撕下来。娄翠荣的门牌上什么也没有,屋子里也只有书卷的气味。

根据她老家的邻居所说,她那会刚从里面出来的时候没有饭吃,就一直喝雨水,吃树叶,这样撑了几天后,遇见了路过的毛弘,也就是她后来的丈夫,毛弘要给她吃的,娄翠荣说,你给我活干,我就吃,不给我活干,我就不吃。毛弘拗不过她,就让她帮忙给他送行李到火车站。

娄翠荣答应了,吃完了他三个馒头两个饼,把毛弘的干粮都吃完了。娄翠荣跟着把他的行李送到火车站,上车之前,毛弘突然说,他是打算去北京参加文学会的,问她愿不愿意去。毛弘是看见了她身上女子学校的徽章,所以想给这个差点饿死街头的女生一个机会。娄翠荣是看见他施舍给火车站乞丐的那份善心,才决定跟着他去北京。

在哪里不是活呢,与其在这个没有希望的地方日复一日的焦灼,不如去开启新的旅程吧。

这是娄翠荣的书写笔记扉页的一行字,是很标准的小楷,蓝色的钢笔墨因为时间久远已经变得淡蓝,字迹的一圈有淡黄的坑迹。

我快速翻动书页。她在第一页写:人的死亡,和钟表的停摆是不一样的,所有的一切都会过去,昨天再也不会变成今天,钟表可以维修,当它装上电池,它就恢复生命了。

但是人不一样,她还这样写:人的死,就是再也不会睁开眼,你再也不会听见他站在阁楼上呼唤你吃饭,再也不会看见他在壁橱前梳理他那稀疏的头发,你再也不能调侃他丑人多作怪,你的茶壶没有人清理,里面会布满铁锈味,那个味道一直在杯口萦绕,教书的时候,口渴时喝水,从喉管滑下去的味道,一直泛着苦涩的滋味。

我没有看中间的内容,因为董蕾还在旁边等着,我看了最后一页。

她在最后一页用有些扭曲的笔画写:远方到底是什么,是在书里看见的天安门的旗帜,还是万众欢呼的沸腾声。

毛弘走了以后,我每天起床,看见他那个军绿色的大衣挂在橱柜上,他那个别在胸口衣服上的徽章,血红色的,鲜艳的,像心脏一样跳动的徽章。看了让人心里难过。

毛弘走了,走之前他对我说,希望以后,你不再身不由己,不被世俗束缚。

我知道远方就是我现在最渴望的东西。那就是我从小就一直在追寻的,在国旗下呐喊的自由。在田野里奔跑的自在,饿了有饭吃,渴了有水喝,生病了有钱看病,累了有家人在身边的幸福。

我在这里,我存活在这个世间,我不是被他们抛弃的孩子,也不是被野狗追咬的乞丐。我是毛弘的妻子,我是我自己。

我合上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