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

泪湿红尘 醉风饮月 1130 字 1天前

他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那件略显单薄的长袍,却怎么也暖不了心底的寒意,不禁喃喃自语:“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但杜甫终究不是轻易被打倒之人。

短暂的消沉过后,他强打精神,转身回到家中。

一进家门,便看到妻子杨氏正有条不紊地为一家人收拾行囊,孩子们在一旁好奇又懵懂地看着忙碌的母亲。

杜甫走到妻子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愧疚之情溢于言表:“是我连累了你和孩子们,让你们跟着我受苦。”

杨氏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温柔地看着他,眼中满是理解与支持,轻声说道:“你一心为国,我从未怪过你。咱们夫妻一体,患难与共,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说着,她轻轻抚摸着杜甫的手背,似在传递力量。

杨氏,这位温婉贤淑的女子,多年来与杜甫相濡以沫,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她始终默默操持着家务,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是杜甫坚实的后盾。

她虽不常参与杜甫的仕途纷争,但对丈夫的理想和抱负有着深刻的理解,总是用自己的方式给予支持与鼓励。

孩子们围过来,拉着杜甫的衣角,年幼的儿子小虎仰着头,天真地问:“爹爹,我们要去哪里呀?”

小虎活泼好动,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在这艰难的旅程中,他的童真给家庭带来了一丝温暖。

杜甫蹲下身子,摸摸小虎的头,强颜欢笑:“我们要去一个新的地方,叫华州。那儿有广阔的田野,说不定还能看到野兔在草丛里蹦跶呢。”

说着,他轻轻捏了捏小虎的脸蛋。

女儿小莲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问:“那新的地方有好玩的吗?”

小莲心思细腻,懂事乖巧,看到父亲忧愁,她虽年幼,却也懂得分担,总是默默地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杜甫笑着回答:“当然有啦,也许还有漂亮的野花,等咱们安定下来,爹爹就带你们去采。”

他心中虽忧虑未来,却仍努力给孩子描绘美好的憧憬,就像他始终怀揣着对国家复兴的希望,正如他曾写“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坚信大唐根基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