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沉朝堂,各方势力暗涌动
杜甫接过粥,缓缓喝了几口,随后站起身来,抬手仔细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朝服。
他移步走到杨氏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神色凝重地说道:“夫人,今日朝堂之上,我定要为百姓们说上几句公道话。若有什么变故,你……”
杨氏果断打断他的话,目光坚定,语气沉稳地说道:“我明白你的心思,你尽管去做,我和孩子们都支持你。”她的眼神中满是信任与鼓励,这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瞬间让杜甫心中一暖,也让他为百姓发声的决心愈发坚定。
长安,这座往昔繁华鼎盛、令人向往的都城,如今已被战火无情洗礼,变得满目疮痍。
大街小巷之中,断壁残垣随处可见,触目皆是。凛冽的寒风在其间肆意肆虐,发出凄厉如同鬼哭般的呼啸,那声音尖锐而绵长,直钻心底,令人毛骨悚然。
街边的店铺,大多紧紧关闭着大门,门板上深深镌刻着岁月的沧桑与战火的残酷痕迹。有的门板上还留着官兵强行撞开时留下的凹痕,伸手轻轻抚上去,触感粗糙不平,仿佛它们正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曾经遭受的暴力与动荡。
偶有几家勉强维持营业的店铺,店内亦是冷冷清清,毫无生气。老板们满脸愁容,眼神空洞地望着空荡荡的街道,那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仿佛被抽去了所有的希望。
空气中弥漫着尘土、馊味和淡淡的血腥气息,每一次呼吸,都被这些复杂而又刺鼻的味道填满,这是战乱无情留下的深刻印记,时刻提醒着人们曾经的苦难。
街角处,一位衣衫褴褛、形如枯槁的老妇人瘫坐在冰冷的地上,面前摆放着一只缺了口的破碗,碗里零散地躺着几枚铜钱,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单薄。
她的双手布满厚厚的老茧,因严寒而冻得通红,如同熟透的番茄,正不停地向路过的行人哀求着,声音微弱而沙哑。
杜甫路过时,老妇人缓缓抬起头,那张满是皱纹、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与苦难,她无助的眼神仿若一把尖锐的利刃,直直刺进杜甫的心里,让他的内心一阵抽痛。
他侧耳倾听,百姓们那饱含痛苦与无奈的悲叹声声入耳,一下又一下地刺痛着他的心灵,让他的内心被无尽的愁绪填满,仿佛要溢出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满目疮痍的都城,哪怕是花鸟之景,也只能徒增他的伤感。国家的衰败与百姓的苦难,时刻如同一根紧绷的弦,揪扯着他的心弦,让他无法释怀。
杜甫不断在心中思索,自己承蒙圣上的期许与百姓的殷切厚望,又怎能对这些惨状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他深知,若想真正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不仅要在军事上出谋划策,为平叛安史之乱贡献良策,更要为百姓的疾苦发声,成为他们在朝堂上的有力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