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城墙无法及时修缮加固,一旦敌军兵临城下,后果将不堪设想。城中万千百姓都将面临战火的威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杜甫听闻这些,心中涌起强烈的责任感。他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必须为守护这座城市和城中百姓出一份力。
杜甫听闻后,当即表示想要去报名,希望能为保卫洛阳出一份力。
此时,他心中满是对百姓的担忧和对这座城市的责任感。只觉得自己身为一介男儿,在这危急关头,理应为守护家园挺身而出。
杨氏听闻,脸色骤变,急忙说道:“相公,这去修缮城墙,不仅劳累,且如今局势动荡,万一有个闪失,可如何是好?咱们一家人还指望着你呢。”她眉头紧皱,眼神中满是担忧与焦急。她满心都是对丈夫安危的牵挂,在她心里,丈夫是她的天,是家庭的支柱,实在无法想象失去他后,一家人该如何生活。
杜甫则一脸严肃,语气坚定地回应:“夫人,你我皆知,如今洛阳安危关系着万千百姓。城墙若不修好,一旦敌军来袭,百姓将陷入更大的苦难。我怎能因个人安危,而置天下苍生不顾?”他目光炯炯,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尽管他也明白妻子的担忧,但在他心中,天下百姓的安危远远重于自己的安危。
杨氏见杜甫如此坚决,眼眶微微泛红,声音带着哭腔说:“我又何尝不知天下大事,可你是我的相公,是家中的顶梁柱。我只是怕你遭遇不测,咱们一家人该如何是好。”她紧紧抓住杜甫的衣袖,似是想用这微小的动作留住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满心的委屈与担忧交织在一起。
杜甫心中一软,但想到百姓的处境,还是狠下心来:“夫人,我明白你的担忧。可若人人都只考虑自家安危,这天下又怎能太平?我去做这件事,既是为了洛阳,也是为了给我们日后的生活创造太平的环境。”他轻轻拍了拍杨氏的手,试图安抚她。他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会平安归来,给家人和百姓一个安稳的未来。
杨氏见无法劝服杜甫,心中委屈,转身背对他,肩膀微微颤抖。
杜甫见状,缓缓走到她身后,温柔地说:“夫人,我定会小心谨慎,平安归来。你且放心,家中大小事务,还需你多操劳。”
杨氏转过身,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哽咽着说:“那你务必答应我,万事小心。若有危险,切不可逞强。”
杜甫郑重地点点头,将杨氏轻轻拥入怀中:“夫人放心,我定不负你的期望。”
这场争吵,虽有分歧,但最终化为相互理解。两人的心也贴得更近,他们更加明白彼此的坚守与付出,携手面对未来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过这次事件,他们的夫妻关系从单纯的情感依赖,上升到对彼此人生信念的深度认同。
杜甫来到修缮城墙的工地,才发现这里的条件远比想象中艰苦。
连日的阴雨让地面泥泞不堪,运送建筑材料的道路变得异常难行。
工具也十分短缺,许多工人只能轮流使用简陋的工具,进度缓慢。
一天,杜甫正吃力地搬运石块,突然天空中乌云密布,一场暴雨倾盆而下。
工地上顿时一片混乱,大家纷纷寻找避雨之处。
杜甫却发现,刚刚砌好的一段城墙在雨水的冲刷下摇摇欲坠。如果不及时加固,之前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