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

泪湿红尘 醉风饮月 1512 字 11小时前

——以诗为刃斩破黑暗

一见到杜甫,李逸顾不上喘口气。

神色凝重得仿佛压着千斤重担,眉头紧锁成一个死结。

声音急切又带着一丝颤抖:“杜先生,那些权贵已经盯上您了,他们心狠手辣,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您还是先离开这里吧。”

说着,他在房间里来回急促地踱步,双手不停地相互揉搓。

仿佛这样就能缓解内心的焦虑。

“先生,您想想,李林甫把持朝政多年,党羽遍布朝野。

杨国忠与他勾结,狼狈为奸,只手遮天。

您的诗将他们竭力掩盖的社会疮痍公之于众,就像在他们的权势堡垒上狠狠地砸了一锤。

他们岂会善罢甘休?现在他们已经派人监视您,稍有不慎,您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长安城,对您来说,已然是一座危机四伏的牢笼,到处都是他们布下的陷阱。

您先离开,寻一处安全之地暂避锋芒,等这阵风头过去,您再回来。

到那时,您依旧能为百姓发声,笔锋依旧能刺痛那些黑暗。

可要是您现在不走,一旦落入他们手中,百姓就失去了一位敢于直言的脊梁。

这天下的正义之声也会被他们强行压制啊!”

杜甫却神色坚定地摇了摇头,目光中透着决然:“我若离开,谁来为百姓发声?我手中的笔,就是为了揭露这世间的不公,哪怕粉身碎骨,我也绝不退缩。这天下苍生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怎能为了一己安危而逃避?”

李逸见劝不动杜甫,只能无奈地叹气。

但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保护杜甫。

此前,杜甫曾在一次文人聚会中与李林甫的侄子李贤有过交集。

李贤自幼生活在权势的光环之下。

李林甫对他寄予厚望,一心想让他在文坛崭露头角,进而为家族增添荣耀。

李贤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内心极度虚荣且对权势充满敬畏。

初入文坛时,他急于获得认可。

便满脸堆笑,对杜甫表现出一副敬仰的模样,点头哈腰地说道:“久仰杜公大名,还望杜公不吝赐教,让晚辈能在诗词之道上有所长进。日后还得多仰仗杜公提携。”

杜甫也本着提携后进的想法,与他交流过诗词创作。

可如今,当李贤得知杜甫因诗作得罪权贵后。

内心的恐惧与自私瞬间占据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