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挺直脊梁,毫无惧色,拱手说道:“大人,晚生不过是将亲眼所见的百姓疾苦诉诸笔端,何错之有?如今民间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而权贵们却奢靡无度,这等世道,难道不该有人站出来说话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主审官脸色一沉,呵斥道:“休得狡辩!你这是在诋毁朝廷,破坏盛世安宁。”
杜甫并未退缩,继续慷慨陈词:“大人,若如实记录民生艰难便是诋毁朝廷,那这朝廷又怎能真正倾听百姓的声音?难道只有粉饰太平,才是对的吗?”
堂上一片哗然,官员们交头接耳,面露不悦。
这时,一位看似地位颇高的官员站起身来,冷冷说道:“杜甫,你才华虽高,却不知收敛。今日若不治你,日后怕是会有更多人效仿,扰乱朝纲。”
杜甫仰天大笑:“朝纲?真正扰乱朝纲的,是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的权贵,是这腐朽的制度!我杜甫虽一介书生,却也懂得为民请命,哪怕因此获罪,也绝不后悔!”
最终,杜甫被以“妄议朝政”之罪判处监禁。
然而,他在狱中并未消沉,反而在狭小昏暗的牢房里,借着微弱的光线,继续写诗。
他的诗通过前来探望的友人,在民间悄悄流传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晓他所揭露的社会真相。
百姓们对他的遭遇深感同情,对权贵的不满也日益加深,长安城内,一股对现状不满的情绪在悄然蔓延。
数月后,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听闻杜甫之事,为其才华和胆识所折服,同时也意识到杜甫所反映问题的严重性。
他在朝堂之上,冒着得罪权贵的风险,为杜甫求情,并将杜甫诗中所写的民生疾苦一一陈述。
此事引起了皇帝的关注,皇帝下令彻查民间赋税和权贵奢靡之事。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些权贵的不法行为被揭露,朝廷开始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而杜甫,在被关押了一段时间后,也因那位官员的努力和皇帝的特赦,重获自由。
走出监狱的那一刻,阳光洒在他身上,他望着长安的街道,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改变虽小,但只要坚持为正义发声,终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丝光明。
此后,杜甫依旧穿梭在长安的大街小巷,深入民间,用他的笔,继续书写着百姓的故事,成为了那个时代百姓心中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