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136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6608 字 7天前

法的作用当然是灭恶生善。那么《法华经》的灭恶生善,跟其他法门有什么差别呢?我们分成三段说明。先看第一段,总标。

宿王华!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

做一个总标。就是《法华经》能够救拔一切众生。为什么呢?因为它能够使令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就是,你能够把你的自性清净心启动起来,来观察烦恼、业障、报障,它本来就是无生的,本来清净的,那都是因缘所生的。而且,此经能够大饶益一切众生,能够生起种种的善根,能够满足你的菩提愿。它能够从根本上断恶修善。

我们看第二个,别明。别明当中有十二个譬喻。

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闇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闇。

《法华经》,第一个,它就像清凉池,能够满足一切口渴饥饿者。就是说,不管你是修净土的,你是修人天乘的,你是修菩萨乘的,整个三草二木,《法华经》的法水都能够满足你,因为它能够对接一切的事修,满足你的需求。

第二个,如寒者得火。佛陀的智慧火,能够灭除一切的愚痴的寒冰。

如裸者得衣。《法华经》能够快速地成就福德忍辱之衣。

如商人得主。商人最重要的就是背后要有大财主来支持。《法华经》你在修学当中,你是由自性清净心跟自性功德力来支持你,所以你后面有两个大财主。

如子得母。这个儿子需要母亲的保护,《法华经》有真如来保护你,来摄受你。

如渡得船。它能够引导你快速地超越生死海。

如病得医。它能够消灭见思的病,也能够消灭有所得的无明的病。

如闇得灯。这个地方是照了我执的颠倒。

如贫得宝。它能够引导你成就法身的功德宝。

如民得王。它能够统摄一切的万行。

如贾客得海。在外面流浪的这个贾客,他终于找到了家。

如炬除闇。它破除一切有所得的无明的法执。

我们看总结。

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此《法华经》亦复如是”,它能够使令一切众生远离一切的烦恼障,一切的病痛的业障,也能够远离一切的生死轮回的报障,就是灭恶生善。当然你说,什么法门都可以灭恶修善,人天乘也灭恶修善,二乘也灭恶修善,菩萨乘也灭恶生善,那有什么不同呢?

一般的灭恶生善就是从枝末下手,《法华经》的灭恶生善是从根本下手。

比方说你修三乘法门。欸,多贪众生怎么办呢?不净观。一个法门对治一个病。多痴众生因缘观。就像说你一个人生病了,你肚子痛,我给你一个肚子痛的药;你眼睛又不好,我再加一个眼睛的药;你这个肝也不好,我再加一颗药。一切法门都是,你生病了我再给你开一个药,从外面去一一地对治。

《法华经》是从根本解决你心中的问题,就是迷悟的问题。这个很关键!就是说,所有的问题都跟你的心有关系。所以,按照《法华经》的思想,当你心进入迷惑的时候,那你“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那你这个病是永远对治不了了。就是说,你认为你是生死业障凡夫,你这样子认为,那么你去拜忏,你去布施,再持戒,效果非常有限。因为你根本的颠倒没有改变。就是,你是在无量的业障当中去时时勤拂拭,你要修到什么时候?就是当你根本是迷的时候,你那些枝末的造作效果非常有限,因为你根本在迷。就是你电灯没有打开,你照什么东西效果都有限。

你说,欸,我有很多问题。那是啊,每一个人无量劫来都很多问题,谁没问题?那怎么办呢?

第一个,你先把心摆端正,先把心中从迷转成觉悟。就是说,我所有的烦恼障、业障、报障都在,但是我先知道一个道理,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至少知道我原来是怎么回事。

那么,你这样的觉悟,对你后面的修行就完全不一样了。一个人在迷中修行,跟一个人在悟中修行,那怎么能一样呢?一个人把灯光打开来了,他事情看得清清楚楚:这个烦恼是怎么来的、是怎么活动的,生死业力是怎么回事,果报是怎么辗转相续的。他当然是进步比你快。你从枝末上去一一地对治,人家从根本上先把电灯打开,你怎么跟他比呢?

所以《法华经》的好就好在哪里呢?它先处理你的心的问题,就是迷悟的问题。迷悟的问题处理以后,你就可以回到人天乘处理业力的问题、业果的问题,你也可以透过空性处理生死的问题。但是业果,善恶的问题,跟空有的问题,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于迷悟。你的心中的迷惑颠倒,不把它唤醒,你的修行就非常缓慢,那就是时时勤拂拭。那表示什么?你不学《法华经》就表示什么?你经历过这么多的生死,你要用短暂的时间去面对它!如果你不用理观,你不直接唤醒你的真如,你直接面对因缘法,那你这个修行就没法修下去了。怎么修呢?你这个厨房的烟熏习了这么多劫,你要我把它擦干净,怎么擦呢?但是你自己觉悟说,本来就没有这个油烟。哦,那就不一样了。所以这个地方是从根本上的灭恶生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己三、明持经福德 分二:庚一、明持全经福;庚二、明持此品福

我们看己三的“明持经福德”。分成两段。

庚一、明持全经福

先看“明持全经福”,受持整部经的福德。

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若书是经卷,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幡盖、衣服,种种之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薝卜油灯、须曼那油灯、波罗罗油灯、婆利师迦油灯、那婆摩利油灯供养。所得功德,亦复无量。

这个地方讲到受持《法华经》两种功德:

第一个,你能够听闻佛法以后去书写、读诵乃至于为人演说,那你这样子从根本上建立你的大乘善根。所以,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然后呢?然后你诵持《法华经》的时候,你多少点个香,多少供个花。你能够以花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幡盖、衣服(这个衣服就是你要有一个盖经布,就把这个法盖住,不要有灰尘);乃至于点种种的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薝卜油灯(就小黄花)、须曼那油灯(就是善摄意花)、波罗罗油灯(就是重生花)、婆利师迦油灯(就是夏生花)、那婆摩利油灯(就是杂生花),你这样子的供养,福德也不可思议。

所以,你受持《法华经》,一方面增长你的理观的智断的善根,你一方面又供养《法华经》,那就是福慧双修了,就多善根、多福德了。这是赞叹受持《法华经》的功德。

庚二、明持此品福 分二:辛一、格量;辛二、付嘱

我们看庚二,明持此品的福德。这地方有两段。

辛一、格量

宿王华!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者,亦得无量无边功德。若有女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受持者,尽是女身,后不复受。

这个地方特别讲到药王菩萨,就讲到事修了。前面讲到整部的经,讲到一心三观的理观。《法华经》的事修当然就是修学苦行,对治身见。

这个地方特别提到说,假设有女人闻持药王菩萨品,每天不断地读诵药王菩萨品,那么对于这个女人有什么好处呢?“尽是女身,后不复受。”

蕅益大师说:“女人身见尤重,今苦行舍身功德,能拔之也。”就是,贪爱色身没有其他的方法,就是用痛苦去刺激它,让你知道身是苦本。这个后面的经文会说到。

色身是这样子了,你越贪爱它,它对你的障碍就越大;你越不把它当一回事,它对你的障碍就越小,就这么一个情况。

那我怎么样能够破除我对它的执着呢?你就是多读药王菩萨这些前辈的事迹——他透过苦行怎么样破除身见,他怎么样破除别人的身见。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所以,你这个身见一破坏,你就不招感女身了,这是转变女身。

第二个,转变业报。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净,以是清净眼根,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

如果在如来灭后,第五个五百岁,就是真正进入末法时代了,末法时代当中当然就是烦恼邪见特别重了。那么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假设有一个女人……女人当然业报身障碍多了,那么就是女人尚且如此,何况男人?就是用女人作一个比况。她能够“闻是经典,如说修行”。那这个地方指的是整部《法华经》。那么她有什么好处呢?当然,她还要配合忆佛、念佛,内观真如、外顺弥陀,在这个地方命终以后,就往生极乐世界。

到了极乐世界以后,阿弥陀佛、诸大菩萨,围绕住处,诸善俱会,在莲花受生,在这个宝座之上。这个时候成就三不退,所以内心当中,因为外面的胜妙五尘的摄受,没有贪烦恼,没有瞋烦恼,没有愚痴烦恼,也没有憍慢嫉妒的烦恼,而且成就大神通,这个果报体有大神通,最终成就无生法忍。成就无生法忍以后,就六根清净,以是清净的眼根又能够亲见十方诸佛。

蕅益大师解释这段说,你修学《法华经》,“为净土因,与《十六观经》、大小《阿弥陀经》等无二无别也”。

我们前面说过了,你今天修《法华经》,当然成就大乘善根,而这个大乘善根也正是往生的善根。因为你要往生,很简单,什么叫往生?你能够往生吗?你当然没有力量往生。十万亿佛土,印光大师说的,连阿罗汉都去不了,你一个生死凡夫你怎么去?你就是用神通,你都飞不到十万亿佛土去。当然是佛力摄受。

好了,现在关键是,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怎么转他成自。阿弥陀佛的功德力,你怎么能够透过感应道交,把弥陀的功德力加持到你身上?它的关键在于自他不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你不相信自他不二,你不相信你打妄想的心跟佛陀清净庄严的心,它的本质是一样的,你不相信这件事情。你老是想说我的妄想,我的心就是打妄想,我什么事都做不了;佛陀的心永远是清净的。你今天看佛陀是用二元对立:我是业障深重,佛陀万德庄严。那这样子你有办法去往生吗?那佛陀的力量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佛陀的心怎么进入到你的心中呢?你们俩是一个平行线,你业障深重,佛陀是万德庄严。

你当然是要回光返照了。所以,往生的人,千万不能心外求法。不怕风动,不怕幡动,就怕临终的时候仁者心动。你一旦向外攀缘,你跟阿弥陀佛的距离就太远了,那就越走越远了。但你要回光返照,观想,你把你《法华经》的功德现出来——我虽业障深重,从因缘法是这样,但是是弥陀心内的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是我心内之佛。既然心性不二,自然感应道交。

诸位记住!临终,我不跟你谈因缘法了。到了临终,因缘法放下了,不要再回忆过去了。就是把你的心带回家,佛陀的心也带回家,两个是一家人。所以临终往生只有一种情况,就是把因缘所生法放下。你要落入因缘的思考,你就跟阿弥陀佛没办法感应道交了。因缘所生法,你是业障深重,弥陀是万德庄严,这两个没有交集。

所以往生的根本在于自他不二,自他不二来自于内观真如,你才有办法跟佛陀无缝接轨。这是一个重要关键。

我们看下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