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文化公司的非遗传承与创新传播策略

第235章 文化公司的非遗传承与创新传播策略

沐阳从家族企业关于国际化人才战略的研讨会议中走出,日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给周身镀上一层暖光,可他的心早已被文化传承的新使命填得满满当当。当下,新媒体浪潮汹涌澎湃,席卷着各个领域,文化公司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扛起了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怀揣着对非遗传承与创新传播策略实施过程中的使命感与成就感,沐阳脚步匆匆,奔赴文化公司,一心要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通途。

沐阳踏入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瞬间被一股浓郁醇厚的传统艺术气息紧紧包裹。工作室不大,却像一个神奇的艺术宝库,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一幅幅精美的剪纸贴在墙上,线条流畅,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木雕立在展架上,每一道纹理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散发着木材独有的温润光泽;还有那绚丽多彩的刺绣,丝线在织物上交织出精美的图案,针法细腻,色彩搭配精妙绝伦,让人不禁为匠人的高超技艺赞叹。非遗传承人李大师正坐在工作台前,全神贯注地雕琢一件木雕作品,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刻刀犹如灵动的画笔,在木头上刻画出细腻逼真的纹理,每一下雕琢都饱含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热爱。

“李大师,您好!实在不好意思,打扰您创作了。我们文化公司一直将非遗的传承与传播视为己任,今天特意来拜访您,就是希望能和您深度合作,让您这精妙绝伦的木雕技艺被更多人知晓、喜爱。”沐阳满脸诚恳,眼中透着期待。

李大师缓缓放下手中的刻刀,抬起头来,脸上带着岁月的痕迹,眼中却闪烁着对传承非遗的使命感与坚守精神:“沐总,太感谢你们能关注非遗了。这木雕技艺从我祖辈那传下来,已经历经好几代人,可现在愿意沉下心来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常常夜里睡不着觉,就怕这门老祖宗留下的手艺在我这儿断了根。”

沐阳微微点头,神情凝重,满是理解:“李大师,您的担忧我们感同身受。我们打算对您的木雕技艺进行全方位的抢救性记录,安排专业的拍摄团队,用高清摄像机,从选料开始,把设计、雕刻的每一个细微步骤都完整无缺地记录下来,再配上详细准确的文字说明,务必让这份珍贵的技艺能永久保存,流传后世。初步估算,这部分抢救记录费用大概需要[X]万元,虽说成本不低,但我们觉得这笔钱花得值,这是对文化传承的投资。同时,我们还想邀请您参与到我们后续的创意开发和传播活动中,把古老的木雕技艺和现代设计理念巧妙融合,开发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文创产品,让木雕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李大师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兴奋地说:“这可太好了!我一直琢磨着怎么让木雕技艺跟上时代的脚步,可自己对市场和传播一窍不通。不过,沐总,我有点担心,我们传统非遗传承讲究师徒传承、口传心授,和你们新媒体传播注重流量、追求快速传播的方式,怕是会有不少冲突,这可咋整啊?”

沐阳思索片刻,有条不紊地说:“李大师,您放心,我们绝对尊重您的传承方式。在传播的时候,我们会着重介绍传统的师徒传承和口传心授,让大家了解非遗传承背后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同时,巧妙借助新媒体的强大优势,让更多人领略到木雕技艺的独特魅力。比如说,我们可以拍摄您授课的视频,把师徒间手把手传授技艺的过程完整呈现出来,再通过各大新媒体平台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看到这份传承的温度。”

为了让非遗借助新媒体的东风,更好地走进大众视野,沐阳马不停蹄地来到文化公司新媒体传播部门。这里活力满满,创意的火花四处飞溅。工作人员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非遗传播方案,你一言我一语,各种新奇大胆的想法在空气中激烈碰撞。

“大家好!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就是要好好探讨一下非遗的新媒体传播策略。在这个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这些新兴形式,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真正走进大众的生活。”沐阳的声音充满激情与力量,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

新媒体传播部门负责人小王“噌”地站起来,满脸兴奋:“沐总,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想法。我们计划开展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活动,就拿和李大师合作开发的木雕文创产品来说,直播的时候,现场展示木雕的制作过程,详细讲解背后的文化内涵,让观众既能欣赏到精湛技艺,又能深入了解文化底蕴,从而吸引他们购买。同时,制作一系列有趣有料的短视频介绍非遗技艺,像用动画形式展示剪纸的制作步骤,配上轻松幽默的解说,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和喜欢。不过,沐总,新媒体运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每月大概需要[X]万元,这和目前的商业收益存在矛盾。现在直播带货的销售额还不太稳定,有时候高有时候低,我们担心长此以往,运营成本都收不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沐阳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小王,我们得把眼光放长远。虽然现阶段收益不太稳定,但只要我们坚持创新,不断提升传播效果,商业收益肯定会慢慢增长。在内容创作上,一定要深挖非遗的文化内涵,做出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的作品。另外,还要加强和各大电商平台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曝光机会,提高产品的销量。”

讨论过程中,不同非遗项目在文化公司资源分配上的竞争冲突渐渐浮出水面。负责刺绣项目的小张满脸焦急,语气带着几分急切:“我们刺绣项目同样特色鲜明,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特别需要更多的推广资源和人力投入。可现在公司的资源都往木雕项目倾斜,这对我们太不公平了。我们的刺绣作品精美绝伦,要是有足够的资源推广,肯定能吸引大量的关注。”

负责剪纸项目的小李也赶忙附和:“是啊,我们剪纸项目也有好多新奇的创意可以开发,像结合现代流行元素设计剪纸作品,绝对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希望公司能公平对待每个非遗项目。”

沐阳赶忙安抚大家:“大家先别着急,都消消气。我们会根据每个非遗项目的独特特点和市场潜力,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资源分配方案。建立完善的项目评估机制,定期对各个非遗项目的传播效果和商业价值进行全面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灵活调整资源分配,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发展。”

为了让更多人亲身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沐阳来到非遗展示活动现场。这里热闹非凡,人来人往,观众们像被无形的丝线牵引着,围在各个展示区域,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惊叹,津津有味地观看非遗表演和制作过程。展示活动现场经过精心策划,通过实物展示、现场表演、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让观众能全方位、近距离地感受非遗的魅力。

一位年轻的观众眼睛亮晶晶的,兴奋地跑到沐阳面前:“这个活动简直太棒了!我以前对非遗了解少之又少,通过这次活动,我才发现非遗这么有意思,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尤其是那个木雕作品,每一件都像是有灵魂一样,我都想买一件带回家。”

然而,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观众对非遗展示形式和内容的接受程度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年观众慢悠悠地走过来,语重心长地说:“我觉得这种现场表演特别好,能让我们看到原汁原味的非遗技艺,感受到传统的韵味。但那些短视频、直播,我摆弄不太明白,还是觉得传统的展示方式更亲切、更实在。”

一位年轻时尚的观众则提出自己的想法:“我觉得短视频和直播特别有意思,随时随地都能看,很方便。不过现场展示的互动体验还可以再丰富一些,比如能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就更好了,这样能更深刻地体会非遗的魅力。”

沐阳认真倾听着观众的每一条反馈,随后转身对工作人员说:“大家都听到了,我们要根据观众的反馈,不断优化展示形式和内容。对于老年观众,安排更专业、更详细的现场讲解,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非遗的深厚内涵;对于年轻观众,多增加互动体验环节,像设置手工制作区,让他们亲身参与,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对非遗的兴趣。”

随着非遗传承与创新传播策略的逐步推进和实施,非遗如同一颗被擦拭干净的明珠,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直播带货的销售额稳步增长,短视频的播放量和点赞数也一路飙升,不断刷新纪录。

“看到非遗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对非遗持续繁荣发展充满了十足的信心。未来,我们要继续加大对非遗传承与创新传播的投入,深入挖掘更多的非遗项目,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我们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与[X]位非遗传承人达成合作,推出[X]个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系列,举办[X]场大型非遗展示活动,进一步提升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沐阳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满怀豪情壮志地说道。

在未来的日子里,沐阳将继续带领文化公司,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传播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文化深度交融、相互促进,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源源不断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