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基本被【60毫米迫击炮】挤出生态位。
“迫击炮的精度要高得多。除了具有炮架是一个稳定的炮击平台以外,迫击炮更有一套完整的瞄准装置,甚至可以配备光学瞄准镜,炮击精度相当不错,也利于训练炮手。炮兵们只要略加训练,即便是新人也能保证不错的炮击精度,大概3发炮弹便能命中目标。”
这或许也就是志愿军后来编制的步兵连配置的迫击炮排编成3个迫击炮班,每个班一门【60毫米迫击炮】的原因——概率上说,3发就能打中目标,相当于这个迫击炮排一次齐射就能搞定目标。
“【89式掷弹筒】则完全不同,发射时候必须士兵单手扶着,是个很不稳定的发射平台,对作战对象的瞄准完全靠目测,严重影响精度。掷弹筒只能概略瞄准,是否击中目标主要依靠炮兵长期训练和实战的经验。那么,如果是一个新兵使用掷弹筒,可能命中率降低到0。”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面临的都将是战略相持阶段,这个阶段敌我双方的素有经验的士兵都将大量损失,谁能更快将新兵训练成合格的兵员,谁就将获得更大的优势。”
战争便免不了有牺牲,尤其是八路军总体兵力到装备再到补充,都比鬼子差一大截,以更大的伤亡实现对鬼子的消灭是免不了的,那么这么一来,在老兵损失加剧的情况下,如何加速新兵的训练,维持部队战斗力不至于下滑太快,便是绕不开的问题。
这种难以速成的武器——掷弹筒,不太适合大规模军事战争,各国都需要简单容易上手的武器,而不是老兵专用的经验类武器。
“鬼子之所以大力制造【89式掷弹筒】这种装备,完全是基于其‘三个月灭亡华夏’的判断所配置的武器;诸位每周都发动至少一次营级以上的作战,想来大家对鬼子的单兵素质比我有更直接的感受吧?这阵子鬼子兵的作战素质与1年前相比,是否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滑坡?”
对于唐亮这话,与会人员纷纷点头。
鬼子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初期因为装备掷弹筒的多为老士官,经验较足因而能进行精准打击,而随着这些技术熟练的老兵逐渐消耗,鬼子的掷弹筒命中率开始惨不忍睹,此刻已经只能改成覆盖式齐射,掷弹筒榴弹消耗相比之前多了不少不说,也耽误事。
而【89式掷弹筒】跟【60毫米迫击炮】的对抗毫无悬念,完全被后者碾压。
当解放战争来临后,不管是国军来料加工组装的“国产”【60毫米迫击炮】的大量制造,还是美援的【M2式60毫米迫击炮】大批抵达后,同场竞技下,不管是国军还是解放军都很快将掷弹筒边缘化,甚至到1949年,解放军一道命令,武器统计中直接将掷弹筒剔除出“炮”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