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合格的合伙人,艾伦·兰登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并没有置之不理,毕竟张训给企鹅出版社带来的利润足够他忽视许多事情了。

有了艾伦·兰登的助力,事情很快便被查清。

一切都源于嫉妒与分配不均的利益。

在张训没出现之前,伦敦戏剧界一直都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

所有的剧作家们都是半斤八两,也是因此,剧院在收购剧本的时候并不会太过严苛。

毕竟水平都一样,买谁的剧本不是买呢?

但这一切在张训出现之后便被全部打破了。

在张训写出第一本的时候这些剧作家们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只有一本而已,改变不了这个圈子的生态。

但偏偏他写了不止一本,要知道一个剧院只要拿到一本优秀的剧本最少可以保证半年的收入。

如果这个剧本的质量格外好的话还可以成为这个剧院的经典剧目之一,这也让剧院对新剧本的需求不会变得那么强烈。

伦敦西区总共就那么些个剧院,张训这一手直接抬高了剧院的眼光,导致以前还不错的剧本被评价为一般,而那些一般的剧本直接被评为勉勉强强。

最后剧院要么以极低的价格收入,要么就干脆不要。

这无疑是把这些不管是优秀亦或是平庸的剧作家们的天给直接翻了。

你想想,饭碗都被人给砸了,还怎么当做无事发生?

再加上买到那些剧本的剧院因为剧目的推陈出新而将那些没买到剧本的小剧院的生存空间再一次压缩,于是这两批“受害人”聚集在了一起,开始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语言攻击张训。

原本这件事也不会闹这么大,大到影响张训的宴会资格。

但张训在公布自己的名字后太张扬了,他得罪的并不仅仅只有戏剧界的这些人,还有文学界的。

正所谓文人相轻,以前攻击张训的文章都有这些人的手笔,只不过那个时候张训因为一些想法拜托了俱乐部的其他成员帮自己宣传,这个举动也阴差阳错的向外界表示了张训背后的力量。

更何况那个时候查尔斯·道格是最积极的一个,于是这些写文章抨击张训的在掂量了一下他背后的势力之后,也就只能不痛不痒的写几篇文章发发牢骚,但从未用抄袭来攻讦张训。

毕竟在文学界,抄袭这个罪名可太大了。

但是张训写剧本的速度太快了,所以那些剧作家们就起了歪心思,而那些文学界的人本来就看张训不顺眼,见以往给张训站台的那些人并没有发表评论,便也跟着在后面推波助澜。

最后在多方努力之下,他们成功的让张训狠狠地摔了一跤,成为张训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大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