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晚年:后台倒了,工作丢了,儿子死了,老婆也卷钱跑了

胡宇伦 胡宇伦 2240 字 2个月前

这些胜利,极大的打击了进犯大明东南沿海的倭寇,同时也为戚继光积攒了大量的人望,因此,在隆庆元年,即公元1567年,戚继光再次被委以重任,前往蓟州,为大明解决北部边疆问题。

但在这里,戚继光干的并不顺心。

不顺心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有诸多大臣处处掣肘,这些人批评戚继光在北部练兵是“求望太过、志意太侈”,说白了就是担心戚继光手握重兵在外,不好节制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人的反对,让戚继光本想在北部边境大展身手的梦想暂时破灭,面对这一情况,戚继光不得不发出感叹,“捐身易,报国难”。

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戚继光决定改变思路,他不惜花费重金,开始与朝中的重臣打关系,经过一番结交,戚继光成功的找到了“靠山”。

而这些靠山中,最大的就是张居正。

自隆庆皇帝死后,张居正成了万历初年炙手可热的人,小万历皇帝和太后李氏,对“张先生”可以说是极为信任,所以,有了张居正当靠山,戚继光就有了施展抱负的支撑。

而张居正对戚继光也是信赖有加,史料记载,张居正通常只要有什么大事,都会与戚继光商量,此外,那些想为难戚继光的人,也都被张居正利用权力调走。

小主,

“居正尤事与商确,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明史》

这种特殊的关系,让戚继光在当时被不少人津津乐道,但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关系,为戚继光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而转折点,就是在张居正病逝之后。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冬,也就是张居正死了半年后,一封奏折递到了万历皇帝面前,奏折由给事中张鼎思所写,而内容则是称善于水战的戚继光在蓟州实在是屈才了,不如调到南方更合适。

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明史》

实际上,戚继光善于水战不假,但这并不是他不能镇守北部边疆的理由,而这个看似合理的建议背后,则是暗藏了对戚继光的贬黜之意。

但这份奏折,却正中万历皇帝下怀,于是,在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二月,万历皇帝下诏,将戚继光改镇广东。

史料记载,在戚继光离开蓟州的那天,当地百姓父老“罢市遮道拥泣,攀辕追送出境者不绝”。

但这些,都没有改变万历皇帝,哪怕是在戚继光刚走不久,有蒙古兵前来侵犯,照样没让万历改变主意。

就这样,戚继光去了广东担任总兵,从北方的边疆被调往南方偏远地区,这摆明了就是一种贬职,所以,这就意味着戚继光的仕途受到了重创,因此 他不得不满怀着郁闷,独自踏上了前往广州的道路。

但戚继光的苦难,这才刚开了个头,后面还有更多的苦难在等着他。

从万历十一年春天开始,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清算力度逐渐加大,除了把原先经张居正之手贬黜的官员一一起复外,又在当年暮春之际,将张居正当权时的“黄金搭档”,也就是大太监冯保抄没家产后,又发配去了南京。

这一切都表明,当时的万历对张居正真的是恨之入骨,所以也就是在这年六月,张居正被削尽宫秩,同时家产被抄,其家属流放的流放,饿死的饿死。

若不是有李太后挡了一下,愤怒的万历还差点将张居正开棺鞭尸。

所以,即便是被贬至广东,戚继光还是没能躲过去,给事中张希皋等人对他一再弹劾,说他是张居正的“走狗”,而万历皇帝对此则采取了默许的态度,这就更让戚继光在朝中举步维艰。

他本想就此呈请告退,但那些言官岂能这么轻易放过他?所以在不断的弹劾下,最终戚继光被罢免了所有官职。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任辽东总兵的李成梁,也因是张居正的“党羽”遭到过弹劾,但万历皇帝却在处理上出现了两个极端,并没有怪罪李成梁,而仅仅是把戚继光给革了职。

至于万历为何会这么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这个已经不得而知,总之就是自此之后,戚继光坠入了寂寞和凄凉之中。

被罢官之后,在仕途上宣告彻底结束的戚继光,选择返回蓬莱老家,而没等他缓过神来,家庭的变故又接踵而至。

在回乡的路上,戚继光接到了一个噩耗,他的弟弟戚继美一家三口尽数病亡。

戚继美时任云贵总兵,原本他是在戚继光的军中效力,是戚继光的得力助手,正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两人的携手之下,为大明的抗倭事业立下了不少功劳,而戚继美也因功不断升迁,坐上了总兵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