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因为在大唐人的心中,这出使之事,不仅关乎外交关系,更与大唐的国本紧密相连,容不得半点差错。

大唐日报上,对此次出使天竺的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字里行间,写了很多关于使团的情况,着重提及了使团成员是官员的孩子这一特殊之处。

奇怪的是,所有关于成员的介绍都只是粗略地描述了大概,并没有指名道姓。

这就如同给这份出使名单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愈发好奇。

而实际上,只有身处太极殿上,参与朝堂核心事务讨论的那些官员们,才真正知晓这份出使名单背后所承载的巨大重量,它牵扯到的,是大唐的根本。

此刻,太极殿外,秋风瑟瑟,寒意袭人。

但这样的天气,却丝毫无法冷却群臣心中的焦急。

只见他们黑压压地一片,整齐地长跪不起。

在大唐的历史上,这种景象极为罕见。

平日里,君臣关系融洽,朝堂氛围相对轻松,大家皆是同席而坐,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像这般百官齐刷刷地跪立在太极殿门口的事情,还真是大唐开国以来的头一遭。

但凡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百官集体劝诫皇帝。

这一次,他们齐聚于此,正是为了劝诫陛下,在派遣使团出使天竺这件事上,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贸然行事。

人群之中,就连齐先生,也一脸凝重地跪在其中。

陛下一生子嗣单薄,如今就只有一个儿子,李璟佑身为大唐唯一的太子,他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大唐的未来,无疑是大唐国本中重中之重。

在众人看来,天竺之地,遥远而又陌生,那里穷山恶水,环境恶劣,怎能让大唐未来的君主,去涉足那充满不确定性的地方呢?

回想起最初,那些接到通知要送孩子加入出使队伍的官员们,心中满是抱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觉得陛下对他们这些官员实在是太过于苛刻了,自己辛苦为朝廷效力,如今却要让自家孩子去吃这般苦头。

他们或是心疼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受不了旅途的劳累,或是担心孩子在异国他乡遭遇危险,无法平安归来。

于是,他们纷纷拖延,找各种借口不把自己的孩子送来。

这使得负责筹集使团队伍的礼部官员们愁眉苦脸,工作进展十分缓慢。

前来报名的人寥寥无几,整个筹备工作几乎陷入了停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