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盲肠反射区

清华足道 传统药王 1251 字 5天前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要来探索一个在人体消化系统中有点神秘又十分重要的角色——盲肠!

说起盲肠,这可是大肠起始段的一个袋状部分。为啥叫它盲肠呢?因为它的远端闭塞不通,就像一条走到尽头的小路,没了出口,所以就得了这么个名字。在盲肠的远端,还伸出一小管,这就是阑尾。可别小瞧这阑尾,它的管腔细小,特别容易阻塞发炎,这就是咱们常说的阑尾炎,不过很多人会误称为盲肠炎。盲肠在中医文献《难经》里,还有个很特别的名字叫“阑门”,是七冲门之一呢!

盲肠可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一份子,它安安静静地待在右下腹部右髂窝那里,是大肠的起始段。盲肠就像一个囊袋,长度大概在 6 - 7 厘米。一开始,它是个大大的盲端,和回肠紧紧相连。盲肠的作用可不少,主要有免疫、储存和吸收的功能,就像是消化系统里的一个小仓库兼卫士。

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位,它的下端是膨大的盲端,左边和回肠末端相连,上面接着升结肠,中间以回盲瓣作为分界线。盲肠在右髂窝的位置,在体表的投影就在腹股沟韧带外侧半的上方。有趣的是,小孩子的盲肠位置比较高,随着年龄慢慢长大,它的位置会逐渐下降。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由于肠管旋转异常,可能会有异位盲肠出现,有的能高到髂嵴,有的低到骨盆腔内,甚至还可能出现在腹腔的左侧,是不是很神奇?

咱们再来瞧瞧盲肠的结构。盲肠属于腹膜内位器官,它的各个面都有腹膜覆盖着。因为没有系膜或者只有很短小的系膜,所以位置相对比较固定。不过呢,少数人在胚胎发育的时候,因为升结肠系膜不同程度地保留下来,使得升结肠、盲肠有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这种就叫移动性盲肠。盲肠可是大肠中最粗、最短、通路最多的一段呢!它有三个通道,向内连着回肠,向上通向升结肠,向内下连着阑尾。它表面的三条结肠带(网膜带、系膜带和独立带)都集中在阑尾根部。回肠末端通向盲肠的开口,叫做回盲口,在这个地方,肠壁内的环行肌会增厚,并且覆盖着黏膜,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这就是回盲瓣。

咱们再详细说说盲肠的结构和功能。

先说位置和连接,盲肠就在右下腹乖乖待着,和回肠的末端手牵手。盲肠的下端是封闭的,没有出口,所以才叫盲端。

然后是回盲瓣,在盲肠和回肠连接的地方,有一个特别的结构,就是回盲瓣。这个回盲瓣就像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守门员”,它的作用是阻止小肠里的东西太快地流进大肠,保证食物能在小肠里被充分地消化和吸收。

最后是阑尾,盲肠的末端有一个细细长长的盲管,这就是阑尾。阑尾从盲肠下端的后内侧壁伸出来,形状就像一条小蚯蚓,所以也叫蚓突。阑尾的大小、形态和位置,那真是因人而异。一般来说,长度在 5 - 7 厘米,偶尔也有长到 20 厘米或者短到 1 厘米的。它的外径最大能到 1.5 厘米,小的只有 0.2 厘米,通常在 0.5 - 1 厘米之间。阑尾管腔的远端是盲端,近端开口在盲肠下端的后内侧壁。有些成年人的阑尾特别小,形状像个乳头。小婴儿和小朋友的阑尾基部比较宽,尖端比较细,像个漏斗。阑尾是腹膜内位器官,包裹阑尾的腹膜沿着它的壁的一侧碰到一起,形成双层的三角形系膜,这就叫阑尾系膜,所以阑尾在腹腔里是可以自由活动的。不过因为系膜常常比阑尾短,所以阑尾大多是盘曲着的。

阑尾多数在回盲口的后下方大概 2 厘米的地方,开口在盲肠,这个开口就叫阑尾口。在这个口的下缘,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半月形黏膜皱襞,叫做 Gerlach 瓣,也叫阑尾瓣。这个小瓣瓣能防止粪块或者异物掉进阑尾腔。要是这个瓣缺了或者功能不全,粪便就容易进到阑尾腔里,引起梗阻性阑尾炎。

而且,阑尾的内腔会随着年龄增长变小,所以成年人的阑尾腔比较窄,开口也小,粪便或者蛔虫一旦进去就不容易出来。小孩子的阑尾开口比较大,大多是漏斗形,所以小孩子的阑尾腔不容易梗阻。一般到了中年以后,特别是老年人,阑尾腔可能会部分或者完全闭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