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冀州之行2

保定军校是华夏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较早、规模较大、设施较完备、学制较正规、门类较齐全的军事学府,位于冀州省保定市东风东路。

它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政府投资白银二十二万三百零四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引进了脚盆鸡和汉斯国先进军事科技和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创办的,始称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912年民国改元后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陆军学校”,由此开创了华夏近代军事正规化教育的先河,使保定的军事教育在全国达到了顶峰,成为全国训练新式军队和培养新式军官的基地和摇篮,被称为“军都”。

“一所保定军校,半部中国近代史”。

保定军校在华夏近代军事教育史和近现代战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华夏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有保定军校生参加。

如:辛亥革命创建民国、二次革命(讨袁)、反袁称帝、护法运动、创建黄埔军校、东征南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重庆国共和谈等等,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保定军校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名存史册。

为了纪念这所历史名校,保定市政府于1993年6月成立了保定军校纪念馆筹建处。1993年7月,保定军校遗址被定为冀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和2002年在军校遗址上建成了占地8000平方米(12亩)的纪念馆,并将从海内外收集到的近千件军校文物及有关史料进行陈列向海内外游客开放。

一行人来到大门前,只见那朱漆大门之上,铜钉铜环装饰其间,门楣处高悬着一块横匾,上书 “陆军军官学校” 六个大字,笔力遒劲。门前几级石砌台阶,阶前的南路笔直地通向河岸,南路两旁,一对丈许高的石狮静静蹲守,尽显当年军校的非凡气度。

夏先衍一行人踏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之内,抬眼望去,这里整体布局呈现出中轴对称之态,庄严肃穆。

整体建筑严格遵循中轴对称的原则,以尚武堂等主要建筑为中心,两侧的建筑相互对称呼应,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整齐的布局给人以稳定之感,处处散发着威严的气息。

部分建筑采用了华夏传统建筑的坡屋顶,如歇山顶、悬山顶等。歇山顶造型庄重而典雅,九条屋脊错落有致,使建筑顶部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加了建筑的宏伟气势。

红柱灰瓦是其典型的色彩组合,红色的柱子色彩鲜艳、醒目,给人以庄重、热烈之感,而灰色的瓦片则显得古朴、沉稳,两者相互搭配,形成了鲜明而和谐的视觉效果。

一些建筑在平面布局上采用了较为规整的矩形或方形平面,内部空间高大宽敞,功能分区明确,这种设计理念与西方建筑注重功能和空间利用的思想有一定相似之处,以满足军校教学、训练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实际需求。

保定军校纪念馆内,通过各种陈列和展示,再现了军校的往昔。馆内仿建了军校原来的大门、东西耳房等建筑,让人可以从中领略到军校昔日的风采。

在这里,近代灵源已然发展至完备的境界,夏先衍置身其中,深切地体悟到了一股悲壮而又慷慨激昂的肃杀气息。

至今为止他感受到了三种不同的灵源气息,远古时代孕育的灵源;古代华夏文明孕育的灵源;近现代华夏孕育的灵源。

远古的灵源:鸿蒙初辟,乾坤始奠,远古之世,浑沌初开,万象朦胧,迥异今朝。

那是,万物共生的时代,天地间弥漫着最原始的力量。

时光流转,来到了古代(上古、中古、近古)时期,华夏文明从诞生到发展成熟:源渊肇启,礼仪昭宣,德义厚植,技文擅胜,经史焕章,邦国递兴。

这个时代,可谓是文韵千秋流衍,域纳万邦风华,垂范后世无穷。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近代,灵源所散发出来的气息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罹难倾颓,然豪杰奋起,民志不屈,怀匡时济世之宏愿、蹈死赴难之决绝,革故鼎新、合群御侮,其坚毅卓绝、担当勇毅之精神,撑华夏将倾之厦,启复兴破晓之光。

近代的华夏是在屈辱中奋起抗争,因此近代的这些灵源在成型之后,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一股一往无前、悲壮激烈的肃杀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