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税赋

“税”和“赋”在一开始是不同的。

税,由“禾”和“兑”组成,是指百姓租种国君的土地,用庄稼补充土地的增值收入,是一种等价的兑换。

赋,由“贝”和“武”组成,是指国家因为发动战争而向百姓额外征收的钱。

前者是固定的,因为百姓必须种地才有饭吃;而后者是不固定,因为国家不是年年打仗。

但很快,国君就发现,难道不打仗,就不能征赋了吗?

久而久之,赋也成为了一种常态,和税没有什么区别。或许仅有的区别是税交的是实物,而赋交的是钱。

纵观大汉四百余年,田税都是非常低的,但这并不意味百姓的负担很轻。

自古以来,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后世有言论称:汉室轻田租,实以资豪强。

因为汉朝百姓除了缴纳三十税一的田税,还有赋。

有口赋,征收对象为7-14岁的年轻男女,每人每年23钱;

有算赋,征收对象为14-56岁以上的大男大女,每人每年120钱;

当然,这个征收年龄不是固定的,比如《前汉纪·景帝纪》记载: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赋。

而在汉昭帝时期延迟到了23岁。

这就是“昭宣中兴”。

但是汉末呢?

《水经注》引用《零陵先贤传》中有记载:汉末多事,国用不足,时民凡产子一岁,辄出口钱。

意思是小孩刚生下来就要交赋了,这就是为什么每到灾难之年,百姓多亲手把自己孩子掐死的原因。

更别说赋税之后,还有徭役了。

在田税极低的情况下,一位出生世家、拥有万亩良田的公子,和一位出生贫寒,靠着租赁他人土地的佃户之子,他们一生所要缴纳的赋税、服从的徭役几乎是一致的。

佃户之子没有出头之日,难道是他不够努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