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的意思是,我们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够得到妥善安置?获取一个能够晋升的官位?”
王凌试探性询问。
“不错,除了这些以外,还要有爵位、散官、勋官,南方官员改制,我都一清二楚,不求能有个实职高官厚禄,但希望能为子孙后代求个上升阶梯。”
司马懿点点头:“现在南方虽然实行科举取士,但百姓能有几人识字?我听说南方的官员依旧是世家出身的较多,按照这样的发展,将来天下官员,还是得多出身于世家大族,我们的宗族,就还有壮大的可能!”
不得不说,虽然司马懿一肚子坏水,但他确实做到了知己知彼。
如今南方的官制虽然依旧保留着三公九卿制度,但实际上已经进行了改制,分为职官、爵位、勋官、散官,跟唐朝相当。
而且三公九卿没实权,三省成为中央实权职务,历史上隋唐时期开六部,目前南方大汉还没有开六部,六部职能主要集中在三省里的六曹尚书当中。
所以基本上只要把六曹尚书改为六部,整个制度基本上已经跟唐朝没什么区别。
由于汉代世家的能量还是很大,且底层平民百姓的识字率不高,就算沈晨在南方开科举取士,为官者也大多数都是世家子弟。
司马懿认为,他们可以把土地和人口交出去,但也不希望南方大汉亏待了他们这些投降的人,除了应该有的高品级官职以外,最重要的是能够保留子弟的上升通道。
按照大汉目前的制度,爵位、散官和勋官都没那么容易册封。
即便是沈晨自己,爵位是武乡侯,勋官是上柱国,职官是骠骑大将军,没有散官职务。
诸葛亮倒是有个散官职务,他的官职全称是,金紫光禄大夫、正治上卿、文安侯、丞相,其中金紫光禄大夫是散官、正治上卿是勋官、文安侯是爵位、丞相是职务。
本来按照刘禅的意思,像关羽、沈晨、诸葛亮、张飞这些国之重臣,封赏都要往顶格封,职务官是实权正一品,散官勋官爵位,也都应该是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国公这样的待遇。
但诸葛亮坚决不干,并且屡次上表规劝刘禅封赏散官勋官和爵位的时候应该要谨慎,千万不能随意封赏。
原因在于看似散官和勋官爵位没什么用处,但实际上对家族的庇护和成长有很大帮助。
就像汉初的时候封爵都十分金贵一样,现在散官和勋官也都十分珍贵。
或者说,是正四品以上的散官和勋官比较珍贵。
因为按照汉朝律令,正四品以上的散官和勋官以及关内侯以上的封爵都有门荫,级别越高,给子弟的门荫入仕级别就越高。
如果一个官员有正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县侯的散官勋官与爵位,那么他可以让自己的三个儿子直接入仕,而且入仕就是正五品起步,且基本都是职务官或者散官。
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家族当中有顶尖勋官、散官和封爵,就可以至少保证一个子嗣顺利入仕,起点还很高。
同时要是子嗣比较出色,得到重用继续往上升迁,又能得到顶尖勋官、散官和封爵的话,那么这个家族的荣华富贵,就能一直持续下去。
看起来跟那种四世三公还是有点相似,但双方还是有很大区别。
四世三公这种,汉朝前中期三公有实权,再加上复杂的关系网络,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能够扶持子弟一路上升,让子孙继续当三公掌权。
但南方汉朝的这个制度基本都是唐宋时期的制度,唐宋的顶级勋官、散官和封爵都能门荫,甚至皇帝还往往会格外恩赐同进士出身,可却基本没怎么诞生出权倾朝野的世家大族出来。
就像宋朝权相吕夷简,几个儿子都门荫入仕,也没见到有吕世家族。
所以这个制度表面上看好像会维持家族长久利益,但实际上能不能得到重要也往往要看君王,因而真正施展起来,难度还是非常大。
不过就算如此,也还是会给予那些重臣子孙后代一条上升捷径,因此诸葛亮才提出勋官散官和封爵谨慎对待,除了确实有功劳的开国重臣以及做出重大突出贡献的官员以外,基本都不会授予。
而司马懿的目标,则正是希望获得一个比较高的勋官、散官或者爵位,以保证家族利益连绵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