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四面楚歌,蔡瑁覆灭

三国之银狐 玩蛇怪 2774 字 1个月前

“呜呜呜,救命啊,别扔下我。”

四周都是乱七八糟地喊声,混乱之中所有人都慌不择路,犹如失去了方向的蚂蚁,在热锅上乱窜。

如果在高空俯瞰的话,就会看到整个蔡瑁军像是大山崩塌了一样,原本排列的各个方阵纷纷解体,变成密集的人潮,向着东面、南面等方向逃窜而去。

旷野上到处都是逃跑的士兵,后排的战阵中有一个方阵是将领赵升的方阵,此刻赵升正在约束着士兵,命令将士们不要乱,继续迎战。

赵升的副将此刻为王介,自从被蔡瑁怀疑与妹夫田买暗中勾结之后,王介十分憋屈,听着四周纷纷传来的效忠长公子刘琦的呐喊,犹如楚歌遍起,将士们纷纷没了军心。

荆州军的来源大多其实并不都是荆州人,而有一半以上来源于南阳黄巾、关中豫州流民组成的队伍,他们多亏刘表收留,分了田地,这才能够活下去。

因此就像刘焉的东州兵一样,这些士兵都效忠于刘表,而且由于对刘表的恩情感恩戴德,忠诚度非常高,这才能够继续为刘琮效力。

但这次交战的并非外敌,而是同样身为刘表子嗣的刘琦。荆州军对刘表的忠心,其实同样延续到了刘琦的身上。

所以在这次内战当中,本身他们的士气并不是很高。

眼下刘备军打出的口号是让他们投降为刘琦而战,辅佐刘琦重新夺取荆州之主,使得荆州军的将士们不少都立马跪地投降。

不过那赵升是蔡瑁的亲信,因而没有就范,而是组织士兵们负隅顽抗。

王介早就心中不满蔡瑁对他的猜忌,便对身边的赵升说道:“赵将军,如今大势已去,还是要早做打算为好。”

赵升大怒拔刀道:“你这厮果然早就暗通了田买,为其内应,看我杀汝!”

“尔敢!”

王介也勃然大怒,拔刀与其对峙。

赵升先劈刀而来,被王介躲开,两人很快交战在一起,互斗了数合,最终有数名士兵冲上来,将赵升乱刀分尸。

原来是这些士兵也已经有了投降的想法,但赵升一直勒令他们反抗,因此心中忧惧难安。

此刻赵升与王介搏斗,有几名胆气壮的士兵就上来帮忙,砍杀了赵升。

赵升一死,王介就变成了军中主将,立即喝令道:“咱们当兵是为了偿还先帝的恩情,帮二皇子是帮,帮长皇子也是帮,如今大势已去,何不投了长皇子,杀进襄阳,替长皇子复位?”

“杀进襄阳,替长皇子复位!”

一下子这些士兵们就全都呐喊了起来,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向杀奔而来的刘备军投降。

之前投降的士兵还只是林林散散,不过数百人,王介这一个方阵就是四千多士卒,一下子成为了最先投降的大军阵。结果就是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大量的士兵投降。

蔡瑁两万余大军,就有一半直接在战场上投降了敌人,剩下的一半作鸟兽散,向着东面和南面慌不择路地逃窜。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的东面数百艘大船浩浩荡荡地涌来。

那是江夏水师。

蔡瑁在南安、洪口布置兵马,以为万无一失,但刘备的军队到来,直接把南安和洪口的守军击溃。

刘备又派张飞北上牵制竟陵的张允,江夏水师三万人分兵,其中两万人在黄祖的带领下袭扰竟陵,另外一万人则在沈晨的带领下,配合刘磐一同进攻了洪口。

洪口的韩晞只有一万人马,被沈晨和刘磐一同击败,韩晞被打败之后,大部分士兵都投降了,刘磐则留守洪口,沈晨便乘船南下来了益阳。

当时的益阳还没有离洞庭湖那边远,益阳北面、东面没多远就是洞庭湖,与资水相连,所以船只几乎就能一路开到益阳城外。

等到他们下船的时候刘备和关羽已经将蔡瑁军打得溃散,旷野上到处都是逃跑的荆州兵,沈晨见此情形,立即对左右张南、曲敢等将领说道:“蔡瑁已经崩溃,建功立业便在今日,随我杀!”

“唯!”

将士们立即向着远处荆州军发起冲锋。

船上带有马匹,将领们纷纷上马,向着那边冲去,沈晨也不例外,纵马驰骋。

原本蔡瑁军往东面跑是想着东面有他们的船只,可以坐船离开。

此刻又见到江夏水军过来,吓得仓皇往南面方向逃离。

“不要跑了,南阳已经被我们所得。”

“荆州要变天了,长皇子要夺回他的基业!”

“投降者免死,跟随我们投奔长皇子!”

一声声呐喊不断。

逃亡的人群很多人都听到了这些呼喊,一个个驻足停下脚步观望。

兰溪以东就是青草湖,此地又名南湖洲,因为有一条资水的分支汇入,将湖面上分割出了一个岛屿出来。

当时蔡瑁军的船只就停在南湖洲靠岸的地方,沈晨军下船的地方也在这里。

他们刚好堵住了数千蔡瑁的军队。

听到沈晨军的呼喊,蔡瑁军的士兵们纷纷惊疑不定,有人说道:“南阳真的已经被他们占据了吗?”

“我们的家人都在南阳,恐怕是不能继续和他们作战了。”

“投降免死的话,看来只有投降一途。”

“反正不管是跟着二皇子还是长皇子,都是为了先帝,那还不如干脆投降了呢。”

“是啊,投了吧。”

“我们愿意投降,还请不要杀我们!”

一时间蔡瑁军军心涣散,都丢下武器,选择了跪地投降。

沈晨军所过之处,跪倒了一大片。

“收拢这些降卒。”

“让他们有秩序地排列好队伍。”

“不要慌乱,就把他们当做我们自己的士兵一样。”

一道道命令布置下去。

江夏水师有条不紊地开始接受这些溃散的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