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大裤衩显然是由徐子晨老婆亲手缝制的,色彩鲜艳而独特。
随着李二蛋缓缓走进院子中央,全场顿时沸腾起来。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指指点点,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惊讶和好奇。
队长徐子晨坐在一旁,脸色铁青,默默地抽着烟,一言不发。
他的眼神充满了无奈和愤怒,但却无法表达出来。
正在此时,徐子晨的老婆也挤入人群之中,她脸上露出尴尬和羞愧的神情。
她奋力夺取下大裤衩,然后在一群年轻小伙子的欢呼声中,匆匆逃离现场,朝家中奔去。
李二蛋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放鸭子的机会,成为了一名鸭司令。
这个结果让他兴奋不已,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未来将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
根据之前的约定,李二蛋负责为生产队放鸭。他自己筹集资金购买了50只鸭苗,并承诺每年向生产队上交3000元。
同时,他每天还可以获得全劳力10分的工分记录。
小主,
仅仅一年后,李二蛋的鸭子队伍迅速壮大,数量超过了300只。
通常情况下,鸭群最多养殖两年,这样自己还能赚到一些钱。
尽管工作非常辛苦,但相比在生产队出工,放鸭更为自由,而且还能赚取一些额外的收入来补贴家用。
然而,成为一名鸭司令并非易事,其中的苦楚远超常人的想象。
李二蛋常常要面对恶劣的天气条件,风餐露宿、饥寒交迫都是家常便饭。
此外,鸭子的走失、生病以及小偷小摸导致的损失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在农村地区,每逢九月水稻收割完毕,就会出现像李二蛋这样的一群季节性职业放鸭人。
他们背着移动的房屋,手持长长的竹竿引领着数百只小鸭,穿梭于村庄和田地之间,让鸭子啄食田螺、小鱼虾和散落的稻谷。
这些鸭司令们自己则在田间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夕相伴,鸭棚就是他们漂泊的家。
在田野里,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和一群群奔跑的精灵,构成了一道道流动的美丽的风景线。
就这样,李二蛋日复一日地赶着鸭子前行,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村庄。
每过几天,他就能走过一个村子,而要到达县城,则需要花费两三个月的时间。
一路上,小鸭子们逐渐长大了,放鸭人李二蛋就抓住这个机会将它们出售,完成了这几个月的使命。
他带来的是一群小鸭,而带回去的则是一叠厚厚的钞票。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3000元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啊!
这笔额外的收入让李二蛋所在的生产队的集体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壮大。
就这样,生产队的耕牛、骡子、大肥猪等大型牲畜数量直接翻倍,拖拉机、收割机、打谷机也增加了好几台,这使得耕作效率大幅提升,村民们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也是为什么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各个生产队大都有拖拉机等机械。
后来,由于没有钱去维修和更换零件,导致所有机器趴窝,最终只好卖了废铁,整个农业社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但是,李二蛋所在的生产队却不是这样!
不但农用机械在增多,家家户户还都率先用上了电灯。
生产队的小伙子们一下子变得抢手起来,邻村的大姑娘们纷纷托媒人牵线搭桥,想要嫁给他们。
毕竟,这样的好生活可不是每个村子都有的。
大家心里都清楚,如果不是因为李二蛋,他们怎么可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呢?
或许,许多人都羡慕李二蛋那种田园诗歌般的生活方式。渴望像他一样可以在野外野餐,欣赏沿途不断变化的风景,仰望着星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每当李二蛋这个鸭司令离开一个村子,前往另一个村子时,村民们的心中便会涌起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而不甘于寂寞和平凡的李二蛋,注定会在担任鸭司令的这段时间里,上演更多有趣的传奇故事。
他的经历将给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增添一份轻松与欢乐,也留下了一段段精彩绝伦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