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嫔应是等到殷才人死后,才和贺夫人谈判,贺夫人才惊闻二皇子跟殷才人有染的事实,虽然当时殷才人已经一命呜呼,可因为有一个医女道出殷才人存在有孕的可能,虽然未经医官证实,可皇帝陛下已经生疑,再加上殷才人死因也存疑,乔嫔手上还有一个贺夫人不知底细的人证,贺夫人不敢行险,兼之江嫔对贺夫人而言也算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她于是选择了跟乔嫔合作。
贺夫人和乔嫔都不知晓,还有一个皇子也跟殷才人有染,而这个人,才是杀害殷才人的主谋元凶。
终于离开了罪役所,这个位于深深内廷中最不起眼的角落,直到走出了那条略显逼仄的甬道,迎面而来的寒风里,又终于蕴含了股更加清新的气息,瀛姝才长长地吸了口气,跟着她罪役所的是一个内臣,他也极得中常寺的赏识,瀛姝对他却没有太多印象,当司空北辰登位后,这个内臣应该已经受冷调离了内廷的权枢,又或许被黜弃甚至处死了,连中常侍章永都被秘密处决,而章永究竟因为什么罪名被处死,是司空北辰一朝的一大悬案,司空北辰从未对瀛姝提及。
宦官内侍虽然也有位高权重者,不过毕竟有别于朝廷臣公,他们的生死荣辱,完全是由天子决定,他们权重时或许会受到外臣的打压举劾,可当从高处跌落被处杀死时,不会有人为他们申冤鸣不平,质疑天子其实根本没有将他们处杀的罪实。
今上一朝,所信任的宦官内侍中,唯有寺人祈被司空北辰留用,一直到瀛姝提谏究察恶鬼案,寺人祈才被推出来,当了吕安的替死鬼。
“尤内臣方才也听见了潘持的供诉吧?”瀛姝问。
这个身材矮胖的内臣姓尤,名怀襄,他是襄阳人士,是为邓陵公献送入宫的小宦,当年陛下在建康称帝,正式入住东吴旧宫,需要扩召不少宦官、宫人,有一部分就是靠各地守将献送,尤怀襄和多数小宦不同,他是天生残病,不过却极聪敏,幼年的时候为邓陵公麾下的一个谋士相中,教授他识字术算,原本也是为邓陵公留作储备的人才,后来邓陵公来建康觐见天子,他正好是随从,邓陵公因受今上赏识,仍然授以镇守襄阳的重任,一开心,就把他献送为小宦,故而他入宫后,起点就比普通小宦更高。
怀襄之名,是因他思念故土,有次闲睱时写成了一篇诗赋,被章永瞧见了,又偶然对陛下提起,陛下便索要一阅,赞赏他甚有文才,故而赐名怀襄。
他情知中女史在所有女官中,是个极其特殊的存在,甚至比当年的蓬莱君更得陛下的信重,虽然无甚必意刻意奉承,可中女史主动示以善意,尤怀襄自然不会摆着矜傲的架子,忙应道:“鄙人刚才就在窗外头,听得了潘持的罪供。”
“潘持称他只是将目睹二殿下、殷才人私会于疏声阁一事告知了乔修华,但不知殷才人为何会昏睡而亡,内臣认为这供诉是否可信?”
“这……”
“我只是私下向内臣请教,毕竟我不深知潘持的性情,内臣过去似乎也常受令往文华堂督促皇子进学的情况,或许和潘持有过接触?”
“是,其实要说来当时在文华堂的寺人,要比在别的司署更易引起陛下的关注,毕竟陛下也极为关注皇子们的学业,时常前往文华堂督促,潘持就算没有君前应对的机会,可时常接受大监的询问,不过大监不喜他过于机巧,故而文华堂被裁撤,大监并没有照携潘持。
潘持倒也知机,看出未能入大监的眼,无望调动至御前,并没有再走动联络,因此潘持说他其实并没有引起含光殿的重视,这话应当不假,他这人虽然有贪欲,却应当清楚卷涉入夺储之事风险太大,而其实……稍有识见的人,心里都亮堂着呢,含光殿的胜算其实最小。”
瀛姝听明白了。
这场漫长的夺储之争,其实只有三方,太子的凭靠是天子,二皇子、三皇子的凭靠是各自的母族,而江东贺和长平郑相比,显然并没有太大的胜算。
“因此内臣认为,潘持的口供是可信的。”瀛姝微笑道。
尤怀襄低着头,专心致志数着自己的步伐。
“潘持怀疑贺夫人、乔修华与殷才人昏睡而亡一事有关,且还笃定了我的假设,觉得乔修华正是因为有贺夫人暗中相助才成功嫁害了江容华扼杀小公主,唉,这样的事,只怕陛下又免不得会勃然大怒了。”
尤怀襄差点也跟着长叹一声,其实石嫔已经承认了曾为乔嫔伪证一事,陛下已然明白了其间的瓜葛,但没想到这件事案竟然是源于殷才人之死,内廷里的这些娘娘们啊,是真的全然不惧龙威震怒,而这件事不管结果如何,只一件,二皇子是必然不会再有继承帝位的半点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