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高要这边刚刚派遣出自己的亲兵之际,远在叶城的神秘易小川,同样已经率领着他的军队出城了。这支队伍避开了大道,选择了人迹罕至的小路,目标直指桂林郡而去。此时此刻,双方就好像正在进行一场看不见硝烟却异常激烈的时间争夺战。
与此同时,在河东郡,情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知不觉间,这里竟然已经聚集了多达十几万的庞大军队!这些军队来自不同的阵营,彼此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在这其中最有名望的人还是项羽。自从会稽败退以来,项羽带着他的残兵败将一路马不停蹄地向东郡奔袭而来。因为只要越过东郡,接下来就是至关重要的关口,而再过了关口,咸阳城就近在咫尺了。
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项羽毅然决然地领兵直抵东郡。不过,好在有足智多谋的范增在旁出谋划策,使得项羽并没有被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而盲目行动。相反,在范增的建议下,项羽决定暂时按兵不动,并着手召集各路英雄豪杰汇聚于东郡。他们打算集合各方力量,共同商讨如何对咸阳发起致命一击。
不得不说,易小川之前所提出的那些策略和建议确实相当精妙。当真正付诸实践的时候,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却接踵而至。易小川所有的行动计划几乎都是完全依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来规划制定的,但残酷的现实却是,如今的局势早已与那段历史大相径庭。其中最为棘手且关键的一个因素,便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各地起义军。
在原来的历史进程当中,这些起义军在早期阶段所设定的目标几乎完全一致。那便是与强大的大秦帝国展开激烈交锋,仿佛整个天下的起义军都将矛头对准了大秦。然而,此时此刻的情况却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朝廷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举措,特别是采用封王这种策略和手段后,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引发了起义军内部的重重矛盾。
尤其是封王这件事情本身存在诸多问题。朝廷分封出去的众多诸侯王中有许多只是徒有虚名,并无实际权力和封地。这样一来,那些真正具备雄厚实力的人物便心生不满情绪。而这恰恰正是那位神秘莫测的易小川精心策划这一连串事件的初衷所在——旨在延缓大秦帝国走向覆灭的步伐。
当然,神秘的易小川心里非常明白,这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权宜之计罢了,并不能长久地拖住大秦灭亡的脚步。但对他而言,能争取到一定时间已然足够。只要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向南境发起猛烈攻击,或许就能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
至于范增为何会在东郡劝说项羽放弃直接依照易小川提出的方式发动进攻,其背后缘由正在于此。范增深知此时局势复杂多变,如果贸然行动,很可能会陷入被动局面,甚至导致全军覆没。因此,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才力劝项羽改变原定作战计划,重新审视当前形势,寻找更为稳妥有效的破敌之策。
如今这天下局势风起云涌,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崛起,逐鹿中原。纵使项羽乃是其中出类拔萃之人,可若他当真踏入咸阳城,手刃扶苏之后,后续之事亦会变得愈发棘手难缠。
现今之项羽乃兵败逃至河东郡,与那历史之上起初拥有叔父项梁所奠定之雄厚根基、待到挥师西进咸阳时已然坐拥十万雄兵之项羽不可同日而语。
况且,周遭其余各路起义军皆对咸阳这块肥肉垂涎三尺,虎视眈眈。虽说项羽身旁有范增这般顶尖谋士襄助,但于这秦末乱世中得以崭露头角并发展壮大之起义军队伍,要么其首领本身具备卓越非凡之才能,要么便是麾下有贤良之士和得力战将相辅佐。故而,他们又岂会瞧不出此间端倪?
倘若此刻项羽贸然冲入咸阳城中,那么极有可能尚未待其成功树立起足够强大之威望,并招募到足量之兵员,便会即刻遭遇来自四面八方天下义军之围攻剿杀。如此一来,项羽恐将陷入四面楚歌、孤立无援之绝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