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对等战争

事实证明,左小右高看他们了,他还没用力,这些人就倒下了。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第二年刚刚开春,朝廷就派出了五十万大军,而且这次是兵分三路,一路北方20万大军由汉中入剑阁,一路由东边20万水陆大军沿溯江而上,一路由10万大军自上庸绕道东北方,誓要攻破益州防线,消灭反贼,收复益州。

面对朝廷的三路大军,左小右并不惊慌,而是兵分三路,自己训练的五万特种兵携带者大量的火药,兵分三路,分别对付朝廷的三路大军。

益州就这点好,易守难攻,以一当十不是问题,而且左小右训练的五万特种兵可比大唐正规军厉害多了,再加上益州当地的守军,要对付朝廷大军并不难。因为左小右那道草民之子皆可免费入学读书的政策,那些参军入伍的底层蜀州守军对左小右可谓忠心耿耿,甚至是死心塌地的支持着他,这样一来,三军用命,朝廷三路大军抵达之后,虽然这次准备充分,装备精良,但依旧遭到了益州军的迎头痛击。

两军交战,虽然彼此先要射一轮箭矢,但朝廷大军的普通弓箭却遇到了益州军的爆炸箭。那些绑着火药管的益州弓箭射出去之后,哪怕射不中人,但火药管爆炸后依旧可以炸伤周围两米范围内的朝廷军,这样一来,当益州军的弓箭部队射了十几轮之后,朝廷的先头部队当场被炸了个损失惨重。更倒霉的是他们的弓箭兵几乎被炸的全军覆没,在战场上已经没有了任何作用。

而益州守军的使命只是严加防御,只要能挡住朝廷军的进攻,就算完成任务,并不需要他们扩大战果,所以益州守军完全没有和朝廷军近战肉搏,就依靠着爆炸箭的远攻,硬生生把十倍于他们的朝廷军打的止步不前,且短短三天时间,就损失了不下十万人。

面对这种情况,朝廷军的士气越来越低迷,几乎没有人再愿意往前冲,因为往前冲的下场基本就是被炸成烂肉,一百个人里只能逃回来两三个,比九死一生还要恐怖。

朝廷大军的领军将领也不是没有用计,比如故意装作溃散,想引益州军追击,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只可惜左小右训练的特种兵可是最懂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左小右一开始下达的命令就是死守关隘,不得追击,于是这些朝廷将领满足的阴谋诡计没个鸟用,反而随着一次次的冲杀,损失越来越多。攻不下来,又无法率军撤退,这些将领们都要疯了。

两军就这样对峙了两个月时间,随着朝廷大军的损失越来越多,士气越来越低,坐在长安龙椅上的李隆基越来越烦躁,而且更让他烦躁的是,因为他派出了朝廷几乎所有的正规军讨伐益州,导致边境地区的治安不稳,北方那些少数民族开始蠢蠢欲动,小动作频频,消息传回来,李隆基的头都快炸了。

“这可如何是好!”

李隆基做梦也没想到事情会到了这一步,明明只是一州之地,居然能挡得住朝廷的百万大军,而且还让朝廷大军损失惨重,如今朝廷两次的讨伐,前后已经损失了六十万人,而且只要不撤退,损失就会继续下去。

李隆基发现自己嘀咕了益州军的火药数量,他本以为用人命耗,也能把益州的火药耗光,没想到益州的火药居然无穷无尽一般,朝廷这边已经损失了六十余万大军,而益州那边除了损失了大量火药之外,人命方面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古至今,李隆基都没听说过这种战仗结果,简直就是单方面的屠杀,他恨啊!

现如今满朝文武也觉得不能这么下去了。

“陛下!”当朝宰相出列道:“不能这么损耗下去了,如今益州难下,北方异族又是蠢蠢欲动,再这样下去,只怕我大唐江山危矣!”

“那你说朕该怎么办?”李隆基脸色难看的问道。

“依老臣之见,不若暂且退兵。”不顾李隆基难看的脸色,宰相说道:“反贼只是一时之癣,且只是要一个益州王的身份,既如此,便给他这个称号,而后陛下将大军派往北方,以防北地叛乱。待北方安稳,陛下在抽出手来对付反贼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