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谈归谈,打归打

抗清 傲骨铁心 1191 字 2个月前

不管吴三桂是决定反还是不反,其意思传回前线郑蛟麟处也得十天。

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郑蛟麟属于“异动”,根本没有得到吴三桂同意,否则其不是用追剿流窜明军名义进驻巴东,而是直接打起反清旗帜了。

“董学礼现在最担心的已经不是将军,也不是被围在茅麓山的李帅他们,而是郑蛟麟故局面对将军有利,当好生利用之。”

钱道台出于个人利益考虑,建议王五不如就此开启与湖广方面的谈判,利用郑蛟麟“入犯”巴东迫使湖广方面全面解茅麓山之围,如果可以的话甚至可以仿当年明延平王郑森与清朝和谈旧例办事。

清郑和谈旧例,指当年顺治为了招抚郑成功,给出条件是赦罪授官,仍驻原地,不必赴京。浙江、广东、福建三省海上事务,全着郑氏管理。

也就是允许郑氏主管大清海贸,输纳税课就行。

郑成功则要求清廷将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全部交由他管辖,后考虑形势变化,降为除郑氏军队现有地盘,清廷再给予三府养兵即可。

顺治答应了这个条件。

最后因郑成功拒绝剃发开读诏书,清使无奈撤回,和谈遂破裂。

对清郑和谈,有人认为郑氏有降清之意,只因利益分歧太大未能成。

有人则认为是郑氏迷惑清廷的计策。

然而有一点却不容质疑,那就是清廷利用对郑氏的招降,令得郑成功没有出兵广东配合明晋王李定国的反攻,使福建、两广、云贵联成一片,导致李定国两攻广东无果,中国大陆抗清形势由此彻底崩坏。

最终被清军分而歼之。

也就是说清廷通过这次和谈取得了消灭明朝主力大西军的战略目的。

而郑氏除得到一些钱粮外,在大西军掀起的反攻浪潮中错失战机,毫无作为,甚至拖了后腿。

以致明晋王李定国抱憾终生。

眼下局面相比九年前肯定不如,但局面的错综复杂并不弱于当年。

原先是清廷动用湖广、四川、陕西三省近二十万军队围剿明军,结果现在四川的几万清军因为脑后长了反骨,开始惦记染指湖广。

虽然有可能是“下克上”,但谁也不敢保证吴三桂不会趁机易帜率十万精兵悍然北上。

这样一来的话,郑蛟麟指挥的几万四川绿营就是湖广清军的大敌。

反过来,只有几千人的王五部同被包围在茅麓山的几万明朝军民,实际上反而从头等大敌退而成了次要敌人。

湖广方面若是不顾郑蛟麟死咬王五不放,纵是他们能消灭王五指挥的这支几千人明军,回过头来也会发现郑蛟麟怕是也兵临武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