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心中那个恼恨啊。
想出来反对皇帝此举,却很难下口,皇帝对王越是正常升迁。
不反对的话。
王威宁又不是勋贵,没去动人家武勋的奶酪了,倒是把我们文官的基本盘给破坏?
那还不如……
有的人便将目光投向马文升和刘健等人,意思是,你们干脆别争了,让他当个威宁侯怎么了?大明的侯爵可就多了,干嘛跟个王威宁斗气呢?他当他的侯爵,当了武勋之后,跟咱文官就井水不犯河水了,岂不是皆大欢喜?
马文升和刘健等人,一时之间也没料到皇帝会来这招。
升王越为三边总督还不算,听皇帝的意思,这是要以王越节制九边军务?
皇帝怎么这么相信王越?不怕这老小子造反的?
朱祐樘幽幽叹道:“王威宁为朝廷征战半生,立下诸多的功劳,在先皇时便已是兵部尚书,若立了如此功劳,朕还只是让他做个兵部左侍郎、右都御史,便显得刻薄了,也不利于对功勋的彰显。诸位卿家以为呢?”
没人应答。
皇帝的话,没逻辑上的错误。
在王威宁没立大功的成化年间,王威宁就是以正职的兵部尚书去西北领军务,贺兰山一战时,王威宁也是左都御史。
现在只给他个虚职的兵部尚书、左都御史,有什么问题吗?
只是皇帝那句“到时回朝,再做定议”有点可怕。
这意味着,如果皇帝调王威宁回来,那王威宁就至少是个正职的兵部尚书,马文升就要靠边站。
谢迁走出来,以稍微温和的口吻道:“陛下,让王威宁节制西北多处关塞军务,会不会……职责太重了?”
不说他权大,只说他压力大,意思是,咱要找人给他分担一下啊。
朱祐樘道:“能者多劳,如今也只有他的名声,方能震慑西北宵小。诸位卿家不会对此也有何意见吧?”
谢迁也在苦笑,随后退回臣班。
“朝议继续吧……”
朱祐樘好像已占据了绝对上风,随后也先跳开这话题,转而先说别的。
……
……
朝议结束。
朱祐樘先回乾清宫,等候内廷的小会,而刘健、谢迁和马文升随后将会往内廷去,而在走之前,他们就先被大臣给围住了。
“陛下此举分明是在纵容王威宁,西北军务全在他一人之手,若是他有不臣之心,京师周遭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