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你别在这儿文绉绉地扯这些了。”
阿灿打断了他的话,笑着问道:“你过来不会就只是问一下我娘有没有意见吧?”
“当然不是。”
冯晔摇头道,“有件事我忘了跟你说,我前些时候在欧篾匠那里订了100张竹帘和50个竹筐,明天会有62张竹帘送到我新房子那边。”
“哦,这事啊,多少钱?”
“竹帘是1块5,竹筐贵一点,2块5。”
“我去拿钱给你。”
“不用了,今天卖货的钱够用了,就是过来跟你说一声。”
“就这点事你还跑一趟,明天出海的时候说不也一样。”
“我又不是特意过来,先去了欧篾匠家,顺路而已。”
又闲侃了两句,天色渐渐黑下来,冯晔就转身回去了。
路上的行人不少,都是晚归晚归的渔民。
正是海蜇的汛期,别说晚归,这些小木船的主人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呆在海上大捞特捞。
这些渔民三五成群,都在兴奋地谈论着冯家发收购杂鱼的事情。
冯晔一听,会心一笑,暗道冯家发的效率真高。
回到家时,萧春秀带着三个小的也已经回来了,正在厨房做饭。
他也把竹帘和竹筐的事情跟叶青灵和杜桂兰说了一下。
杜桂兰没有多说,只简单地问了下价钱,就表示没问题。
竹筐够不够用她不清楚,但竹帘不够用她是知道的。
上次家里晒鱼干,都还借了邻居不少竹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点道理她还是懂的。
叶青灵则说不用他操心,明天拿过来多少竹帘,她就会付多少钱。
萧春秀也知道情况,她一回来,两妯娌就跟她说了,还询问了她的意见。
不过她没有发表意见,只是说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反正都是儿子自己挣的钱,尽管折腾。
只要船还在,就不可能比以前的日子艰难。
……
有了晚归渔民的口口相传,冯家发放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几乎整个东头村。
听到有人愿意收购杂鱼,一个个都挺高兴的。
虽然说价格还不清楚,但怎么也比扔掉强,多少也能换点钱。
那些杂鱼本来都是没人要的,捞上来也是扔回海里,
现在又还没到自家晒鱼干的时候,也只偶尔会留点回去吃。
现在好了,有人收购,多少也能增加一点收入不是,怎能不让人高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第二天出海的兴致都更高了。
特别是那些小木船,半上午的时候就先回来了一趟,把渔获卖给了冯家发。
码头上不止冯家发一个二道贩子,还有另外两家。
一般来说,每个渔民的货都是固定卖给一家。
除非有特殊情况,比如说没开门,或者彼此之间产生了矛盾等等,否则轻易不会换。
但今天的情况变了。
有很多原本是卖给另两家的人,因为贪图方便,就把捕到的货一股脑的全卖给了冯家发。
这是冯家发所不曾预料到的。
这意外的惊喜,让他一天都乐得合不拢嘴。
不过,另两家收购点就有些不乐意了。
以前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大家和气生财,各收各的。
可今日,眼见着自家收的货寥寥无几,而对面店里却是满满当当,自然也就忍不住打听冯家发收杂鱼是用来干什么。
乡下地方哪有什么秘密可言,大家闲下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