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兰又想起一事,于是开口问道。
“明日让张吉送过去,那边也好装上车去。”
魏广德说道。
欧阳一敬请辞的奏疏已经批了,不过其他人的还要等一些时日,大致的时间也就是明后日,吏部尚书杨博的奏疏应该就会批红。
毕竟,这已经是杨博上的第三封乞归奏疏,隆庆皇帝无论如何也没理由阻挡。
王廷的第三封奏疏还未上,主要就是等南京这事儿了解。
追回魏国公府诰命是大事儿,也要都察院派人参与,魏广德不想节外生枝,所以前些日子单独拜会了王廷,把此事托付过去。
王廷知道详情后也是点头答应下来,毕竟这并不违制,倒是有拨乱反正的意思。
魏国公府郑氏按照规矩,魏国公徐鹏举可以在府中把她扶正,但朝廷不会承认其为魏国公夫人的身份,也不会颁发诰命。
魏广德对徐邦瑞书信里关于案子的事儿并不关心,倒是很仔细的看了书信后面讲述南京近些日子发生趣事的记述,当然说的自然就是应天巡抚海瑞和野居徐阁老之间争斗的事儿。
南京城里大小官员都已经知道了详情,知道是因为投献和一条鞭法引发的,自然很是关注,因为各家多多少少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海瑞的处理方式,很可能成为成为类似案件审理的惯例。
魏广德是知道海瑞已经和徐阶那里斗起来的,只是现在看情况,消息已经扩散,想来京城里许多江南官员都应该知道消息了。
只不过倒是没有听说有人议论此事,所以魏广德一直以为此事在那边并未传开。
徐邦瑞的书信倒是让他得到了一点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南京许多人知道了,北京也应该开始在扩散。
海瑞会不会因为承受不住南京官员的游说,对于这时代其他的官员来说,还是个不好确定的问题,但是魏广德却是能大致判断出来的。
如果海瑞会因为压力就放弃处置徐家,那“海青天”这名也不会流传到后世,影响范围那么大了。
如果只是抓徐阶子侄,都在海瑞的权责之内,自己就可以下文行动,主要是看此案最终会不会牵扯到徐阶身上。
如果海瑞认为徐阶在侵占民田一案上也有过失,要追究其责任的话,那势必要上奏朝廷,请皇帝定夺。
这就是入阁的好处,涉及刑罚可不是地方官能做主的,必须得到皇帝的授权,那怕是徐阶这样致仕官员。
第二日,魏广德入阁办公不久,就被李春芳召到值房说话。
魏广德进来后,看到值房里不仅有陈以勤、殷士谵和张居正,工部尚书朱衡、户部尚书刘体乾及两部侍郎徐纲、赵孔昭等人皆在屋里。
打个招呼,魏广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很快就听到李春芳开始说这次的目的。
“淮河自板闸至西湖嘴开浚乖成,而里口等处复塞,总督漕运侍郎赵孔昭以工费不给请议处钱粮,陛下命我等商议,拿出办法来,今日把人都召集来这里,就是要大家说说,怎么办才好。”
李春芳开口说道,说完话就看向赵孔昭,“赵侍郎把工部的修建意见说说,大家议议吧。”
“好。”
赵孔昭起身,向李春芳拱拱手,这才环视众人说道:“板闸至西湖嘴开浚,里口等处复塞,新河道距离黄河更加靠近,若是不及早处理,恐引发因此黄水夺淮入海之事,到时必定堵塞运河河道,要恢复起来就难了。
所以工部在研究后商议的结果,就是在清江一带黄河五十里宜筑堰,以防河溢,淮河高家涧一带七十余里宜筑堰,以防淮涨.
不过这几处工程规模不小,单靠工部的价银是不够的,需要请户部支应。”
总督漕运侍郎赵孔昭开口把情况简单说明了下,让屋里所有人都知道了今日之事。
工部要在黄河和淮河之间筑堤坝,防止两边的水合在一起冲进大运河河道。
其实京杭大运河自建成启用以后,最头痛的就是黄河河水灌入运河,黄沙淤泥阻塞河道,清理起来非常费时费力。
其实黄淮一代水域河道纵横,本是非常方便泄洪的。
但就因为大运河由此经过,导致很多河道被大运河所用,所以朝廷一直都在想尽办法希望黄河水故道入海,而不去侵袭淮河水域。
这次工部商议的结果依旧是筑底护河,保证运河的畅通。
工部的工价银不足,无力支撑这么庞大的工程,所以要户部拨款。
找户部要银子,自然就要上奏请示,得到皇帝的准许,户部才会给银子,而且给多少银子,怎么给还得细谈。